雷素敏坚持原创分享1254天,咨询有感:
1.我们每个人对同样一件事情的看法会受我们的认知的影响,不同的认知产生不一样的行为结果,如走路时有人踩了我们一脚,我们潜意识的想法可能是“你是有意的”我们可能会生气,会说他不好听的话,如果我们一看是个盲人或者是好朋友,我们的认知也会发生变化,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也会发生变化。生活中我们可通过调整和改变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看法,改善和管理我们的情绪。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情绪ABC理论。
2.挑错思维时常在潜意识里在作怪,因为我们受的教育,传统的思维就是跳错思维的模式,“找出不好的,改正气不足会更好。”即便是我们学了焦点,有时候还不免会有挑出思维出现,如果我们现在意识到,就会少一点挑错,更多的去关看到它做到的正向的部分,我们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对事物的看法和认知也会有所改变。
3.焦点不以病理学的角度给人贴上标签,因为当你说出话的那一刻,这个标签就无形的贴到了对方的身上,他也在不知不觉中,他在这个标签下变成像你说的那一种人。
4.尊重对方,多听听当事人,让他说说他是怎么看的?他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想法?我们不去评价他不评价,不指责,不批评,不建议,他才愿意说,也更容易与我们合作,解决问题。
5.我们时刻深处当事人的情景中我们换位思考,感受来访者的当下的情绪感受以及他想更好的心。相信当事人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用未知、尊重、好奇、倾听来访者究竟在意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
6.关于未知就是我们知道也不要说出来,让来访者通过我们的提问,让当事人去领悟,咨询师的每一句话,看看是否能给来访者带来能量,如果没有能量,最好不说少说,免得中了来访者的圈套,你就会给来访者支招,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主观感受都是不同的,一个人最了解自己,咨询师说出来的肯定不一定是当事人的本意,让我们以空杯的姿态,即未知的态度去倾听你就会少了预设,多了点当事人的真实的东西,这样才能有机会的同频共振。我们两个人在一起,即便是关系很好的夫妻,也不容易猜出你所有想象的内容。
7.建议一般情况下是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主观感受都是不同的,一个人最了解自己,咨询师说出来的肯定不一定是当事人的本意,让我们以空杯的姿态,即未知的态度去倾听你就会少了预设,多了点当事人的真实的东西,这样才能有机会的同频共振。
8.从当事人想要的未来实现后的状态,如“如果这些因素都排除,目标实现了,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9.未知、接纳、欣赏、好奇、尊重可以作为生活态度,用一种谦卑的态度,把自己内心至尊的位置留给别人,别人是能够感受得到。
10.关于看待进步不退步就是进步,不更糟糕也是进步,当然有进步,进步很大,也叫进步这些都值得我们去看到,看到对当事人也是一种疗愈。
11.咨询师着重关注当事人如何理解自己所关注的议题及身处情景的知觉,不断的确认他的直觉,在他的思维框架下运作,咨询师也会以当事人希望问题解决之后的不同生活为咨询目标,并同时与当事人运用个人优势和内外资源共同建构出让当事人可以美梦成真的当事人自己如何行动的模式。
12.作为咨询师的任务是以尊重、合作、不评价的姿态,在来访者的脉络内运作,针对当事人的目标,协助当事人把当事人抽象的目标具体化,负向的目标正向化能具体到一小步的行动。让当事人做些什么或不做什么才能离当事人的目标更近?遇到了困难如何处理?事先通过预演让当事人心中有数更愿意迈出行动,这样当事人更有掌控感,更愿意去行动。咨询师把心理治疗看为一个过程,当事人与咨询师一起建构当事人想要的目标,咨询师积极协助当事人发展出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身处情景行为与人际模式能充分运用既存优势和胜任能力,发展出有效的解决之道。
2021-10-20 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