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了一个关于职场沟通的培训,感觉蛮有用,总结记录一下。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the workplace.
一、去除职场沟通不畅的错误点
- 描述问题,不描述答案
- 错:无解决方案,只有重复描述问题——容易演变成抱怨
- 错:无积极正能量的氛围,是推脱与甩锅的聚集地
- 错:答案从来不出现,只有解释、辩解、纠纷
- 错把评论当成了问题
- 人潜意识中,会把自己的成功归于内因,失败归于外因;而把他人的成功归于外因,把他人的失败归于内因。
- 沟通中不要去评价别人,“我帮你”等评价别人性质的字眼是雷区
- 需要有语境同理心,思考当下对方情况,听到后开不开心
- 无回复沟通
没解决、没重点、没主线、不担当!悬而未答......
- 遇到问题,先要具体的证据
- 确认直接责任人,联系方式
- 给出答复的时间
- 重复、重复、又重复
- 重复不能成为有效解释
- 反复说同一件事并不能解决问题
- 没有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在沟通
- 不能“秒懂”即沟通成本过高
- 描述尽量不超过10个字,要简洁
- 与沟通对象熟悉的事物有关联性
- 直接沟通,无高深隐喻、成语、典故、段子、英文等
- 沟通分男女
男女大脑的胼胝体不一样,女性发达双脑处理,男性单向通道,大约8:1,女性一句话会翻译成若干情感。女性沟通大多寻求共情,会照顾很多人感受。男性大多以逻辑性主导,一句话只有一个意思,以回答别人的问题为主导。
- 邮件沟通礼仪
- 结论先行
- 时限告知
- 逻辑条理
- 简洁
- 沟通无趣味、冗长、无互动
- 杜绝只说不听,单方面沟通
- 不妨幽默开场
- 问对方需求与建议很重要
- 三句里至少一来一回的对话要有一次
二、职场应该如何高效沟通
- “交通灯”法则20/40/60
- 20秒内,听众的关注度高,注意力集中
- 人们多话有两个原因:首先,所有人都渴望被倾听;其次,谈论自己的过程中会释放多巴胺,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话痨的人永远话多,是因为他们沉溺于这种兴奋里”。
- 逻辑沟通法
- 论点、论据1、2、3,总结
- 首先、其次、再者
- 第一、第二、第三
- 三步高效沟通法
- 开放式提问打开局面(确认需求)
- 选择式提问缩小范围
- 封闭式提问引导决定(您+需求+设问句)
- 其他
- 多用慢速思考。人在快速回答的时候,是快速思考,多是在用“经验”、“价值观”、“成见”、“评论”这些东西来对人或事有先入为主观点。而这会影响我们的判断。
- 利益措辞vs损失措辞(eg.同一个新闻的稿件)
三、职场应该如何倾听、理解、回复
- 倾听能力
- 带过滤器倾听,听别人真正的意思
我们形成一个偏见只用30秒,下一个评论只用15秒。大脑为了节约思考成本,而产生的欺骗性。 - 倾听力,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二八比例,80%是听,20%是说
- 不被倾听,不被尊重,我们的认知为了自卫,易产生攻击对方以自我保护的思维。
- 不插话与不被插话的方法
-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 降低理解成本
- 文字vs图标
- 用编号、标记、取名截图等,便于对方理解,容易记住
- 挖掘对方本意与需求
直接提问(你的意思是?)
问问题(会不会觉得?满意吗?)
暗示问(xxxxx这样会不会影响xxxx?)
解决问(答案藏在问题中来问)
- 高质量回复
- 只去评论这事好还是不好
- 深层解决问题为导向:讨论如何做得更好?
-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回复
- 回复上级,要给出建议和处理办法(上级是做选择题而不是问答填空题)
- 不能只重任务不重结果
- 委婉地表示不赞同:
“但是“这个词属于雷区,不要用,替换为”是,但是“or”是的,同时“;
使用第三方证据说话
攻A回B - 不断的反驳=对你部分的认同,找出认同点
四、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引导
- 正向情绪:
视线接触、身体前倾、无正面遮挡 - 负面情绪:
掩面、后退、侧身
攻击性:
大关节交叉(手、胳膊、腿;肩膀耸起或僵硬) - 中性:
阻断侧面
【综上】增强同理心,永远以解决问题为沟通导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