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凯伦·伯格是美国沟通专家、演讲大师、专业发言人。
关于本书
凯伦·伯格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从大量真实案例着手,分析了有效社交的关键问题,并提供了简单实用的操作方法,从而帮助我们快速运用和提高社交技巧。
核心内容
所谓的“有效社交”,具体来说就是与他人进行高效而顺畅的沟通,并且能灵活应对和解决随时发生的各种突发状况,顺利推进和落实你自己的要求和建议,从而为自己营造出更良好的社会关系。想要实现有效社交,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重点着手做起:
一、彻底分析沟通对象;
二、有效而科学地组织交流语言;
三、让别人更好更快地记住你所传递的信息;
四、迅速而妥善地应对处理沟通中可能出现的冲突。
一、如何分析沟通对象
在社交当中,当大家相互之间各自“利益关注点”不统一时,交流或沟通就会非常困难,也极难成功。因此实现有效社交的头号法则是:在开口交流前,一定要先琢磨透沟通对象。了解对方的真正需求或兴趣点,这样你的交流才会事半功倍。
作者总结出要从沟通对象角度思考“What’s in it for me?”——这关我什么事。从三个问题入手:
第一个问题是沟通对象的“姓名”,
第二个问题是对方遇到了什么“障碍”,
第三个问题是什么能激发他的“动力”。
通过思考这3个问题,让你在开口之前,理清思路、换位思考,清楚地勾画出谈话对象的心理需求,从而清楚,用哪些话可以有效地打动对方,迅速达成你与对方之间的共识。
二、如何有效而科学地组织交流语言
1.任何社交谈话都必须紧紧围绕一个“核心信息”来展开。
“核心信息”是你最想传递的唯一关键信息——千万不能复杂,要用最简单的词汇组成,切中要害。比如:“请选择我们的产品,它很耐用,而且便宜”,“我的表现很出色,我需要加薪”等等。如果核心信息不简洁,或者不唯一,对方可能没有耐心听你讲下去。
2.在“核心信息”周围组织一些“论据点”。
“论据点”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核心信息,用来说服对方,并督促对方采取行动。论据点不能太多,如果20分钟左右的谈话或演示,最多不能超过4个。论据点一定要有价值,例如你要思考:为什么这个论据点能够支持我的核心信息?对方要听到什么才会接受我的建议?如果要对方采取行动,我要克服哪些抵制因素?等等。
三、如何让别人更好地记住你所传达的信息
有数据表明,每次谈话后,人们通常只会记住对方的语调、言行举止和给人的感觉。超过90%的人都是凭印象做出决定。你如何表现自己——比如你的手势和其他身体语言——将会占到总体形象的93%。
请牢记一点:在社交活动中传达信息的方式,可能比传达信息的内容更为重要,它将决定大家是否能够记住你的信息,并采纳你的建议。因此作者认为,重视“视觉化”,提升个人的表演技能,是实现有效社交的关键一环。
1.进行重要谈话、演示和演讲前,提前进行一些“摄像训练”
即找一个电脑摄像头,并在摄像头前简单模拟演习一遍。然后回放视频,客观中立地感受一下自己谈话的样子。想想视频中的自己最吸引你的地方、最让你不喜欢的地方。想想你对自己声音和肢体语言的感受,例如声调怎么样?停顿怎么样?手势、目光接触、姿势、面部表情等给你的感觉怎么样?等等,然后加以改进。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让你的练习效果达到最大,在沟通或谈话时更加自信。作者认为,对着电脑摄像头的方法,比对着镜子更加有用。
2.进行呼吸训练,照顾好自己的声音
有研究表明浅度呼吸和声带发紧,是让人疲倦的两大要素。一个演讲者在台上声嘶力竭,他说话费力,听众也不舒服。因此,照顾好自己的声音非常重要。作者建议平时就要注意进行呼吸和声音控制的练习。比如把双拳放在胸部,用力下压,同时大声说“啊”、“哈”、“嘿”等叹词,不断重复,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发声。
再比如用尽全身力气深吸一口气,慢慢呼出,努力将呼气时间维持在25秒以上。每天重复练习3次,可以增加声音的持久性。
或者用较快的速度,从右往左、从后往前地活动下巴。活动下巴的过程中,声带发出声。一开始先一边活动下巴一边发声,然后慢慢地不活动下巴发声。这样坚持下去,可以帮助你寻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有感染力的音调。
3.进行语言重音的驾驭练习。
同一句话可以有多种语气表达方式,每一种表达都可能传递不同的意义。因此,谈话时一定要注意重音的位置。语调重音位置对了激励作用会更明显,位置错了可能会让人误解,甚至起到相反作用。
4.保持目光接触,与对方建立联系。
在交流过程中,与听众建立信任的最简单办法就是保持目光接触。在多人对话时,你可以先注视房间的某一个部分,与其中的某个人保持目光接触,停留一段时间。当慢慢过渡到下一个话题时,将目光转向房间的其它区域,在这个新区域里找一个人,与他保持目光接触,以此类推。这种方法会让每个人感觉到你是在与他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四、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冲突
受到攻击、反驳或质疑,是最容易导致沟通失败的情况。“搭桥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1.什么是“搭桥技术”
在遇到不利问题时,迅速借势引导话题,并得出比较积极的结论;在遇到谈话跑题时,一定要通过某种方式把谈话重新引回预定的轨道上。比如,“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本书”,这样,谈话的主题就从电影转到了一本书上,这就是典型的“搭桥”。
2.何时采取“搭桥技术”
在社交过程中,每当有人向你提出问题时,你要思考的重点并不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这个问题到底会把你引到什么方向上去?比如你要考虑,这个问题是否会让整个谈话偏离主题?是否会打乱你精心组织的演示方案?是否会引出一些你并不想提到的话题?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说明你必须马上使用搭桥技术。
3.怎么使用搭桥技术
首先,要让对方感觉你是在回答他的问题,就算你的答案跟他的问题并不直接相关也没关系。其次,你必须把话题转移到你本来的谈话上去。作者认为,一般来讲,30秒钟可以完成搭桥。其中前10秒用来回答提问,中间5秒用来搭桥,最后15秒留给你要传递的信息。作者总结了几种可以帮你成功搭桥的方式,比如你可以说:“你说的不错,但我要强调的是……”、“除了你刚才说的,我还想补充的是……”、“根据我的经验,我认为……”、“相关资料清楚地表明……”等等,都是可以考虑采用的方式。
金句:
1.实现有效社交的头号法则是:在开口交流前,一定要先琢磨透沟通对象,了解对方的真正需求或兴趣点,谈话才会事半功倍。
2.传达信息的方式,可能比传达信息的内容更为重要,它将决定大家是否能够记住你的信息,并采纳你的建议。
3.在社交活动中,大约超过90%的人都是全凭印象做出决定。重视“视觉化”,提升个人的表演技能,是实现有效社交的关键环节。
4.每当有人向你提出问题时,你要思考的重点并不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这个问题到底会把你引到什么方向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