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前,在敌机呼啸、炮火连天、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有一群可爱的人舍身忘死浴血奋战。
七十年后,在耒阳市退伍军人事务局、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组织下,我们走进参战老兵的烽火岁月,聆听一段光辉历史。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冒犯我国领土,越过三八线,炮轰中朝边境的鸭绿江,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面临外敌侵略。10月,随着朝鲜局势的恶化,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肩并肩打击侵略者。随即,全国人民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抗美援朝战争历时两年零九个月,这场残酷的战争,其火力之猛烈,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如果不是亲临采访当时的亲历者,我们根本不敢想象这场战争会这么风雨血腥。听着他们的故事,震撼我的心灵。
二月的春风吹拂着乡间小道上的杨柳细枝,在老兵刘德苏家中,满满的两大桌抗美援朝文物,这珍藏的不仅仅是一件简单文物,更是对那段刻骨铭心难以磨灭的历史珍藏。烽火岁月熬煮了一堆泛黄的记忆,躺在病床上的刘德苏向我们讲述了他那尘封的往事。他十六岁参军。都说初生的牛犊不怕虎,面对狡猾、凶狠的土匪,他没有胆怯害怕,多次与土匪正面交火,与死神擦肩而过,小小年纪有股不怕死的倔劲。在朝鲜战场结识志同道合的战友罗盛教,两人约定等战争结束后一起回家乡,哪曾想这个约定罗盛教失约了......聆听血与泪的故事,感受他们的芳华岁月,有的人他乡埋忠骨,长眠朝鲜的土地,这就是战争的残酷。
抗美援朝老兵陆魁明回忆自己在朝鲜的日子里,身为通信兵的他为了保证电话的通畅,在敌机排山倒海投弹的阵地,匍匐前进摸到炸断的电话线,用自己的身体充当导线体,使得军部不落下任何一个电话。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告诉我们什么叫信仰。
“我是二十三岁那年被国民党抓壮丁送往东北锦州,在杜聿明部的机枪连任战士,不久后投诚加入解放军38军114师,征战大半个中国。1949年11月湘西剿匪我不怕死,杀死杀伤无数个土匪,部队还给我立大功一次。1950年10月入朝鲜,在汉江南岸战斗中我身负重伤,好多战友都倒在那场那场战役中,我是死人堆里的幸存者......”讲到这里,蒋维春声音哽咽,眼里滥着泪光,96岁高龄的他颤抖着双手把他的立功证书、退伍证拿给我们看,这两本红色的小本本见证了一段烽火记忆。
硝烟远逝,岁月不饶人,当年的小伙子、小姑娘,弹指一瞬间,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中,有为民族解放英勇牺牲,把自己年轻的生命献给了朝鲜这块贫瘠的土地的烈士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有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共产党员、战斗英雄们,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们前进的步伐;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奉献的女兵们,她们虽然不像男兵那样冲锋在前线,但是她们也为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她们巾帼不须眉,展现了当代女性的魅力所在,让青春在战火中燃的更炽烈。
每采访一位老兵,我都问他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缺衣少食,忍饥挨饿受冻的情况下,是什么给了你动力,面对敌人枪林弹雨的攻击,你们真的都不怕死吗?”他们的回答几乎都是一样的:“上了战场只想多杀几个敌人,自己的生死早就抛到脑后了,子弹炮弹到处追着我们打,但我们没有人畏惧过,心中想的是我们的流血是为了后人们幸福生活,假如牺牲在战场,大不了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打仗总要有人流血牺牲的!”朴实的话语蕴含着舍我精神,那个年代的人很实在,毛泽东思想根深蒂固,心中有大爱,时刻准备着为人民服务。
采访中,我们聆听了他们的血泪史。他们的信仰是红色的,那种红是用鲜血浸过的红。只要冲锋号一响,那成千上万的身影,穿梭于枪林弹雨之中,个人安危置之度外。采访路上,耳闻目睹,听到了许许多多不为人熟知的故事,让我重新认识了许多自以为很熟悉的事情。他们崇高的信仰、无畏的精神,一次次触动了我的心弦。采访的每位老兵,都有一些东西感动着我,我的思想、我的灵魂、我感情的阀门,无不在放纵奔流着告诫自己,他们才是我们的民族脊梁,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
“山河犹在,国泰民安。”经过这几个月的深入采访,老兵们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英勇地浴血奋战,我内心深为震撼。他们用生命换回来的和平生活,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他们用生命谱写的篇章,我们一定要好好阅读。要让他们的精神一直存留在我们的心中,并且这种永远奋斗、勇于牺牲的精神,必将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永久地传承下去,他们的崇高信仰将永远是照亮我们前路的明灯。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抗美援朝战争,我们志愿军战士在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感召下,入朝英勇作战。这一仗,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一仗,打败了美帝国主义这只“纸老虎”,扬我国威;这一仗,血洗了我们中华民族百年耻辱;这一仗,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我们的志愿军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如今歌声已远逝,但这种精神却如江河湖水一般源源不断灌溉着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