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巧碰到一位在政府做社区教育的朋友,聊到他们致力于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日制学习外的各种学习服务,他们做了大量的落地工作,目前在当地同级行政区域中,属于成效非常突出的团队,因此他们自己也非常注重打造学习型团队。经过长期实践下来,尽管团队都有自己的愿景、任务,也有定期的学习,每次学习也要求有价值的产出,出于职业本能和一向的高标准,我这位朋友坦言,总觉得没达到理想效果。
带着好奇,了解到他们组织的学习,是偏向社区生活的主题学习,比如了解生态农业的农耕学习等,在学习过程中,参与人员会一起创建愿景,组队,学习结束之后,感觉没有持续性,似乎彼此之间的粘性也不够。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机会细聊这个话题。回家细想一下,觉得打造学习型团队,可能是目前各大组织和机构都在努力的事情,就像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中阐释的一样,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依赖集体智慧并且持续开发集体智慧,其中重要一环,即是团队学习。工作以来的敏捷实践经历,以及个人发展教练和系统性团队教练实践之后,关于打造学习型团队,也浅谈一下我自己的理解。
分清团体(Group)和团队(Team)
关于学习,我们身边会有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子,比如各种兴趣学习,大家可能互不认识,因为同样的兴趣爱好,聚集在一起,组队学习。也有咱们企业中各种职能团队,为了更好地工作,持续学习。
这些都是属于学习型团队吗?
要得出答案,我们先来区分一下团体(Group)和团队(Team)。
在英国高管学院的系统性团队教练课上,从几个维度详细地区分了团体(Group)和团队(Team):
任务、目标和成果:
团体中,每个人有自己的任务、目标和成果,比如学习插花,比如各种团体疗愈课程;团队中,每个人不仅有自己的任务、目标和成果,也要有通过集体的“共同努力”去完成的任务、目标和成果,比如一个销售团队,每个人独立承担各自的销售任务,同时,整个团队也为团队大目标负责。
责任、义务和约定:
团体中,仅在一起的时候,这些才有效,比如我们临时组建的学习小组,要遵守课程规约,但课程结束,各奔东西;团队中,无论在一起还是分开,都要遵守责任、义务和约定,比如疫情期间,好多工作只能远程开展,即便团队成员不在一起,也要遵守同样的责任、义务和约定。
人际沟通&动力:
不论是团体还是团队,人际沟通和群体动力都是有效性的核心。换句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沟通能搭建起合作理解的桥梁,彼此之间又会相互影响。
领导者职责:
团体中,领导负责收集数据并汇报;团队中,领导代表集体。
与利益相关者接口:
团体中,有个人并通过个人进行,比如学习小组中,每个人各自负责自己对外的沟通对接工作;团队中,由整个团队或通过团队代表进行,比如由团队领导或者专门的角色对接工作。
规模:
团体,通常人数从几人到几十人不等;团队,通常规模限定在4-10人,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优势,比如敏捷团队,一般8人左右。
由此可见,不是每一个带着学习特征的组合,就是学习型团队。真正的团队具备什么特质呢?
阿斯顿商学院的迈克尔韦斯特提出,团队的三个标准:清晰和共同的目标、相互依赖、定期复盘。
《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一文章中总结,团队是由一小群有互补技能,拥有共同使命,共同绩效目标,用共同方法,共同担责的人组成。
打造学习型团队,学习的主体在于团队。前面朋友提到的学习型团队,主体本身是一个团队,但由于学习内容不服务于团队职能的愿景、使命和目标,也不需要成员间互补依赖,就更偏向了主题兴趣学习团体。
因此,打造学习型团队,首先区分开团体和团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下一篇,谈谈团队如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