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训练前的准备
【RIA便签法的来历】便签法的最初灵感来自于拆书帮在阿里巴巴举办的现场学习。很多人参加完拆书帮的现场学习都感触很多,就用收银台的便签写下自己的感受并贴在墙上。“拆书帮”创始人赵周老师受启发,由此想到可以在便签上写下在某次拆书帮活动中或在读书的时候想到的应用实例,然后将贴在书中或墙上,以方便提醒自己应用。
【RIA便签法】
二、练习
【训练目标】区分观察与评论
【书名】《非暴力沟通》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
【R 原文片段】(原书第027页)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非暴力沟通并不是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它只是强调区分观察与评论的重要性。将观察与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同时,非暴力沟通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而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语言学家温德尔约翰逊认为,用静态的语言捕捉变动不居的现实,会造成许多困扰。
【I拆书家讲解】
观察,是所有沟通的起点。其要求有二点,一是描述所看到事实。二是不作评论,既是不带有个人的主观。三是评论要基于具体的事件中的时间和场景,才不会让人感觉是批评,从而导致人们产生逆反心理。
通常人们容易将观察与评论混为一谈的情况有:
1.直接评论,不谈事实;
2.将可能当成现实;
3.把预测当事实;
4.无依据而定性;
5.把感觉作为事实。
栗子:
【评论】你的表现太差劲啦
【观察】你这个月迟到12次,缺席会议6次,工作任务只完成了一半,没有表现出你的实力,让我感到很失望。
【感受】评论让听者感到是在受批评,心中会有愤怒,产生对立情绪。
观察是在说事实和感受,听者会心悦诚服,氛围良好,有利于下一步的沟通。
【A1激活经验】
1.大家想一想,在过往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什么时候或在什么场合,自己或身边的人会出现类似评论而非观察的场景呢,当时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
【A1+反思加工】
假如上述情况再次出现,你按照今天所学的要观察而非评论的标准来,会怎么做呢?
三、学员作业:
1.学员-@石家庄~冷哥~房地产前期
A1:训斥儿子:你又不好好写作业。
A2:针对作业,不会做的,是由于上课没听懂还是相关知识点没掌握。会做但做错的,是由于粗心还是心不在焉。
点评:
A1对儿子的作业,A1的是典型的评论,符合无事实而直接评论。
A2的反思加工是自己以后对于儿子作业时的态度,是想法,而不是怎么做到观察而不是评论。观察是发现并描述出儿子的状态,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如“儿子啊,我发现你做作业时有时做不下去,是不是存在什么困难啊,你这样子,爸爸看了很为你着急啊”
2.学员-@A橡树下思—想
A1上段时间单位推荐主任候选人,我听到一位同事说,张三不合适,他性格太直接!这个是评论,把结论作为依据了!
A2听到这个,我就在想,为什么他不合适呢?为什么说他性格直接呢!后来有人问我张三如何,我说,张三上个礼拜接了一个北京的客户,这个客户所有业务员都不要接。而签合同的时候,张三更改了一个标点符号,利润比之前签的单子都高,上上个月,张三和七个其他同事完成了省里检查的攻艰战,我们都听他的安排!
点评:A1描述了同事将感觉当作事实的情况,典型的评论。
A2的反思具体。通过举出事实,让事实说话,列出了张三的能力高人一等的实际,是经典的观察,很到位,赞!
3.学员-08-天行健:
A1.对员工:你是怎么搞的,连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
A2:这件事情如果我们这样去做,会不会好一点呢
点评:A1是没有事实,直接评论
A2的反思加工,先说了事实,然后提出了建议。如果能将事实和建议详细展开,将会是非常好的观察之后的行动建议。
4.学员-我是汤米猪:
A1,之前上班总是掐着点来单位,领导就对别的同事说我总有一天要迟到被逮,这种预测性的评论让我心里非常不舒服。
A2,虽然知道领导这么说,但是心里有种叛逆,明明可以早点到,但是偏偏每次都故意掐点来,心里想只要不迟到不就行了
点评:
A1:将预测作为事实,典型的评论
A2:说的是自己的心理想法,而不是基于观察。建议站在领导的角度来分析掐着点来单位的事实,而不是评论。
小结:
观察是一种客观的表达,不带任何情绪;评论往往是带有主观色彩,容易让对方产生对抗和反感的不良情绪。
非暴力沟通提倡的是观察,和在具体时间和场景下的感受表达。这样的结果会让双方在没有情绪的状态下进行沟通。
观察而非评论是所有一切沟通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