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初恋也是前任,是在读研究生时谈的。他大概178的身高,140斤的体重,皮肤白净,加上他在清华大学就读,可以说完全的满足了我对伴侣的期待。在和他恋爱之前,我在感情上是相当不顺利的,要不是我喜欢的人不喜欢我,要不就是喜欢我的我不喜欢。总之,整个大学都没有真正意义上恋爱过,加上我是来自农村的女孩,皮肤又长痘,所以在这方面也是相当不自信的。
但因为他的到来,让我彻底的改变了自己的状态。他比我高15厘米,我总是需要仰着头看他,而他站在我身边也让我感到自己的“小巧可爱”。这种可爱不仅限于身高上,还有心理上,我是在恋爱中发现自己也有其他女孩子所具备的撒娇、可爱属性。这在恋爱之前是完全不可能想象的事情。
那时我会去他学校,在办公室一起学习,去清华园吃饭。他也总会来我的学校找我,去食堂里的一家咖啡馆一呆就是一整天。在同学们眼中,我们特别甜蜜。当然也见过了彼此的家人,得到了认可。
但我们还是分手了。直接原因是疫情,我见不着他很没有安全感,总是吵架,一气之下就分手了。再往深是因为他要出国读博,而我要在北京工作,要异国恋了。分手之后,我内省和后悔了很长时间,觉得是我太作了,要不是我太作提分手我们可能就不会分手了。
但其实上面两个原因都是表面的,最核心的是我们之间的问题一直被回避而没有解决。比如,读研时期我因为导师的原因一度陷入抑郁状态,靠着看心理医生拼命自救。我很渴望他能给我陪伴、鼓励和理解。但那时他每天都会督促我去做实验,还说我这样他就不要我了。因为他的态度,让我抑郁的更严重了。
后来,我的抑郁好多了,但是仍然会陷入自责状态,他开始说我的情绪会影响到他,他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承接我的情绪,要是以后我工作不顺利,也会把压力给到他。
这些可能才是我们最终分手的原因。如果说这是因为不够爱,我认为有这种可能性。但我更愿意认为这是因为消耗性伴侣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最害怕彼此消耗。尤其是在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足够爱的人,对感情或者自我本来就没那么肯定,这是如果伴侣也是一个负面情绪很大的人,真的会有种拖不动的感觉。
在我工作两年之后,我再看自己的状态,其实情绪上还好。并没有像他说的工作不顺利会把压力给到另一个人,因为工作没有那么不顺。而我自己也不再抑郁,相反的整个人变得坚强柔软了很多,对生活的大风大浪都有了承接力。
但是我依然告诉自己,在亲密关注中,一定要释放尽可能多的正能量。因为一段亲密关系的本质是获得快乐,而不是增加压力。还有就是不要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到另一个人身上,认为对方能拖你走出泥潭。
为什么我们向身边朋友、父母、恋人倾诉事情往往不是变得更好,而是更糟糕?因为他们对我们有所期待,而我们对他们也有所期待。当这两种期待不符合对方的需求,就会发生矛盾。但是心理医生不会,因为你对他倾诉是没有压力的,而他也不会给你压力。
记住,在亲密关系中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自己才能给自己最大的安全感,以及不要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到另外一个人身上。就平静、愉快的去相处,一定会有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