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是全国首次《抢救茧居组》读书会的第6次线上学习。
茧居的孩子拒绝去医院拒绝去看心理医生,一点都没有接受治疗的意思,怎么办?不想接受治疗的原因很多,根据不同的原因思考不同的对策才是正确的,大多数的理由是想找人沟通,但是缺乏与人交流的自信,还有就是对自己茧居的羞耻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对心理咨询的误解。针对那种犹豫要不要看心理医生的人,一定要好好的说服他们来做心理咨询,或者电话咨询,网络咨询。还有一种人之所以不想去做咨询,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根本就没有任何问题,即便他人怎么劝都是没用的,这时候当务之急还是先做家人的工作,说服家人先做咨询。总之就是要充分而深入的了解信息建立信任关系,了解到现阶段的发展情况,讲明有什么样的后果。动员其他有见识的家庭成员。茧居的孩子和家人总是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激发他内在的动力。
茧居是一种病吗?按照田村毅老师的观点,茧居根本就不是一种病,一直窝在家里,怎么都不肯出门,不和社会建立关系,这很不正常。茧居也可以作为一些心理疾病的初期症状来观察。医生也会做出疑似得病的诊断。特别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医生也不一定敢确定,他做出的判断就是正确的。
茧居和发展障碍有关吗?发展障碍是人脑不能准确的认知从外界接受到的信息,典型的发展障碍就是自闭症。和茧居有关的是轻度的发展障碍或者广泛性发展障碍,包括阿斯伯格综合征。阿斯伯格综合症的诊断标准是:也基本上不使用。表情和手势等非言语信息二不能和同龄人交朋友,但不能理解他人是在情绪表达上有障碍。很多茧居的年轻人都符合这4个表现。
茧居是抑郁症吗?茧居和抑郁症可能会重复出现,茧居却没有抑郁症或者抑郁症又有茧居行为的人都有。因间距造成的抑郁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抑郁症,这是作为茧居的必然结果,次发性抑郁倾向。
药物有效吗?如果茧居是因为生理上的问题,药物是有效的。如果茧居是由于单纯的学校和家庭的压力,那这个药物肯定是无效的,应该采取心理模式如心理咨询,社会模式如归属感建立和就业支援等方式。
心理咨询到底是做什么的?如果茧居者有意愿主动进行心理咨询,这样是非常有效的。对信赖的心理咨询师说出自己的心情,心理咨询是帮助其整理情绪,他就会意识到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东西逐渐恢复自信。心理咨询其实不是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说什么,而是反过来心理咨询师要倾听来访者的烦恼。
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模式化,某些事情会固定的造成某些困扰,这种固定的现实意识也形成一种模式,我们会深陷这种模式中出不来。而与心理咨询师交谈时心理咨询师会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模式,我们能够看到新的事物,甚至改变看事物的方式和角度。发现事情本身和原来有非常大的不同。自己和家庭的烦恼这类话题一般很伤自尊心,所以人们很难开口,要想说出尘封已久的话,往往伴随着愤怒,罪恶感,羞耻和不安的负面情绪。尝试着把这些话说给自己信得过的心理医生,这种做法能缓解人的负面情绪,进而增加自信,对于自己一直都没有办法对别人说出口的羞耻,来访者要相信心理咨询师一定能够接受。即便来访者认为说了过去的事情也是不会有任何改变,但只要说出来,意义就会完全不同,这本身就是很大的改变。
一直以来不能和其他人说的禁忌话题,现在可以和其他人说了,这些隐藏的话题就会逐渐变得普遍,不再是羞于启齿的事情了。能够讲出羞耻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这种事情其实没什么大不了,就不再不会再觉得自己的自尊心被剥夺了,之后就能充满活力,身体也就会恢复健康,工作生活,人际关系也会逐渐步入正轨。
一直这样茧居着就真的行了吗?守护她,让她休息,这是照顾茧居族的最基本原则,我们也要适当地推孩子一把。家呢就好比是根据地,一般的理解士兵在受了伤之后回到根据地里安心养伤,然后呢,再次重返战场。这个任务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1个阶段呢就给茧居者创造一个安心茧居的地方。刚开始茧居的时候,我们需要帮当事人减轻不安和焦虑,让他好好的休息,这时候孩子很累。焦虑是情绪的空转,对人没有任何帮助,家人要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父母要温柔的守候在孩子身边,让孩子安心的休息,这也是为了能够让父母更加冷静一些。孩子休息一下,找回活力之后,靠自己的力量重新站立起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儿。第2个阶段就是制造一条通往社会的安全通道。告别茧居走向社会,茧居的孩子必须从都是父母的责任都是父母的错,转变成自己不做点什么就不能解决问题的这种意识,学会自己承担责任。一定要教会孩子自己承担责任,不要给孩子提供太舒适的环境。如果环境太过舒适,他自己也不想再动了。茧居者的父母要给予孩子肯定自信要安心,并且对孩子抱有真正的信赖感,制造安全通道,鼓励孩子走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