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要准备外出时,女儿突然跑进房间和我说“我来找妈妈”,便一声不吭坐在床上。
我瞅了她一眼,她看起来情绪低落。于是,决定还是耐心地和她聊聊。怎么聊呢?想到《非暴力沟通》中有一句话:倾听使人身心痊愈。
我说:“你看起来有些不开心,对吗?”
女儿突然流了眼泪,还是一声不吭。我继续体会她的感受“你看起来很难过,妈妈抱抱你。”
安抚了一两分钟之后,她说:“我和哥哥吵架还没和好,今天很孤单。”
“你是希望和哥哥一起玩吗?”
“是,但我不想示弱,我不想主动和他说话。”
“示弱是让你觉得理亏,你想哥哥认同你的想法,对吗?”
“是,我不想我说一句,哥哥反驳我十句。”
“妈妈也不能去帮你改变哥哥,你以后可以怎么做呢?”
“我等下去和哥哥和好,后面再和哥哥说在吃饭时不要反驳我。”
“吃饭时,反驳你会让你特别不舒服吗?”
“是的,大家会说哥哥,和哥哥说话,我安静的在那里像是多余的。”
…………
像《非暴力沟通》中马歇尔博士强调的,我不断去体会女儿的的感受和需求,克制住自己想要给建议的冲动。
谈话持续了10分钟后,我说“你现在感觉怎么样?”“妈妈,我现在好多了,你快去你的事情吧。”一个小时后,我看到她和哥哥一起玩游戏。
对于爱给建议的我,至今还是有些迷糊“难道这样就帮她解决问题了吗?”
也许,很多时候对方已经有了答案,只是在付出行动之前,需要被爱、被理解、被接纳,当拥有了足够多的爱,她才有给的能力。
与此同时,自己反思何为真正高质量的陪伴?高质量的陪伴不是时间的长短,不是空间的距离,不是道理的多少,而是心灵的距离。
卡尔·罗杰斯(CalRogers)这样写道:“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美好啊……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听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去倾听,去感受,愿我们每一天和美好撞个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