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也是有身份证的,只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有。
在古代,政府官员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是需要自证身份的,所以古代有身份证的大部分都是官员。
他们的身份证跟我们今天的身份证不一样,这种官员的身份证其实属于职业身份证明。
全民持有身份证的制度,只在战国时的秦国出现过,创立者是商鞅。
战国末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为了有效控制民众,商鞅发明了一种“照身帖”。据说是由一块光滑打磨的竹板制成的,上面刻有持有人的头像和籍贯信息,只要是秦国人,就必须有这个照身帖,否则就会被认定为是黑户或者外籍非法逗留人士。
当时商鞅的规定是,民众出行或者投宿旅店,必须要携带照身帖,否则关口不可放行,旅店老板也不能将人留宿,否则严惩不贷。
这和我们今天身份证大致含有的信息和作用是很像的,所以完全可以把照身帖看作是中国最早的身份证。
但是商鞅变法得罪了好多的人,所以他的支持者秦孝公死后,商鞅的日子变得非常难过,憎恨他的人都一股脑地开始反攻倒算,所以商鞅就跑路了,没想到的是,还是因为他发明的照身帖,商鞅跑路失败了。
明人余邵鱼的《周朝秘史》对这件事情有过记载,说当时商鞅走到函关,天色渐晚,他就想扮作商旅投宿旅店,店主问他要照身帖,商鞅说自己没有。
但是他自己规定了呀,没有照身帖的人,旅店老板也不能将人留宿,否则严惩不贷,于是这个旅店老板就说:“吾邦商君之法,不许收留无帖之徒,如有受者,与无帖之人同斩,决不敢留!”
想来商鞅当初创造照身帖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有一天也栽在照身帖上。
这之后的历代王朝,就只有政府官员在执行任务的时候需要自证身份了,所以“身份证”也就变成了仅限官员阶层使用。
隋唐时期,管院的身份证是“鱼符”,鱼符的制作材料有金、音、铜,根据官位品级高低而不同,鱼符上刻有官员的姓名、任职部门门和官位品级。
鱼符分左右两半,左符放在皇宫内廷,右符由持有人随身携带,这样就可以验证鱼符的真伪。
武则天之前,唐朝鱼符是鲤鱼形的,武则天称帝后,因为担心人们看到鲤鱼会睹物思起“李氏”江山,所以就把鱼符改成了龟形。
宋代以后,鱼符制度渐渐被废除,官员的身份证变成了腰牌,在当时也叫“牙牌”,这个材质就比较多了,除了金属,还有象牙、兽骨、木材等等。
清朝的腰牌不仅要有姓名、工作、官位等信息,还要写上持有人的面部特征,以防别人冒用,其实已经和现在的身份证一样了。
古代还有一些特殊的身份证,用于特殊职业或者临时事务时使用,比如我们看《西游记》的时候,唐僧有一个度牒,这个就是用来证明和尚身份的,方便化斋和从事宗教事务。古代的娼妓也有身份证,以证明自己的正规娼妓身份,方便业务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