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5点半醒来,起床后一阵很强烈的幸福感袭来,让我再次感慨,早起真的太好了!
今天文章便想聊聊这个话题。我是怎么样从一个睡不醒星人,到早起星人的。
好好睡上一觉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但温暖的被窝总是个缠人的小妖精,不让我们太早离开它的温柔乡。
有的人习惯了熬夜,早上离不开温柔乡。有的人虽然不太熬夜,但就是觉得每天很累,睡不够。
在开始如何早起这个话题之前,我想我们应该问自己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早起,就一定是好的吗?
其实不尽然。
我有一个朋友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最活跃,凌晨两点左右是她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她一天中朋友圈的最后一条消息发出,往往已经是四点了。
即使只睡四、五个小时,她一天也都活力满满。
她也尝试过晚上早些入睡,但倘若今天早睡了,同样也是睡四、五个小时,她却会觉得疲倦困乏。
与她相反,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不能熬夜,一旦超过12点睡觉,不管第二天睡得多晚,必定沧桑显老,而且精力不济,如果连续几天,甚至可能因此生病。
就像科学家证明的那样,每个人的睡眠节律是不一样的。
她像猫头鹰一样属于夜晚,而我像云雀一样,属于早晨。
还有一些人,则介于两者之间,似乎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倾向。
因此,弄清楚自己的生物节律属于什么类型的睡眠节律,非常重要。
要一只猫头鹰早起,和要一只云雀熬夜一样,都只会使生活效率大打折扣。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想要早起?
这个问题似乎很多余,因为早起的好处,真的是从小听得耳朵要起茧子了。
什么早睡早起身体好、什么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父母的一遍遍提醒……早起的好我知道,可又与我有什么关系呢?
以我自己为例,小的时候总被早早叫起去跑步去打球,尽管我喜欢运动和打球,但白天也能打球呀,我如此嗜睡,早上多睡一会儿不香吗?
真正让我对早起有想法,源于为自己创造“第三空间”的想法。
自从结婚生了娃,我的个人时间被严重挤压,琐碎的家事陪娃工作,让我没有了半点自己的空间。以前最爱发呆,现在没等放空,耳边就传过来孩子喊妈妈的声音,更别提读书写作思考了。
于是当看到辉哥提到的第三空间概念时,我开始想,哪个时间段可以做为我的第三空间呢?
答案你们都知道了,是清晨。
出于对个人空间的强烈需求,我主动要早起。
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一位群友酷爱跑步与朝阳,于是他已经连续好几年五点钟早起迎着朝阳奔跑;而另一位朋友则喜欢于早晨记录下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每次看他的知识星球和公众号,都是一种享受。
我们都在早起的这段时间中,获得了满足,去做了我们内心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那么你呢?早起是否可以满足到你内心完成某件事的需求?
让我们来看看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如果你是云雀,又希望拥有一段能帮助去一点点实现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间,那么,一起来看看如何做到早起吧。
1、从微习惯入手降低大脑对早起的抵抗性
许多人想要早起,却一再早起失败,是因为完美主义作祟,想一步做到最好。平时八点才起,一说要早起,就设了个六点的闹钟。
于是乎,待闹钟响时,要么迷迷糊糊抬手一按又睡了过去,要么强打起精神起床却精神萎靡一整天。
几次尝试过后,就免不了要认定自己做不到或是给自己安了一个太懒的罪名。
事实上,不是我们太懒了,而是我们生物钟已经固定,大脑也本能抗拒改变,一开始就和自己的生物钟和本能硬碰硬,大概率是自讨苦吃,铩羽而归。
所以我们需要一点小手段,偷偷骗过我们的大脑,从早起一点点开始。
我刚开始早起采用的办法是,隔一段时间,提早十分钟起床。
早起十分钟,比起早起两个小时,要容易得多。既不与生物钟产生强烈的对抗 ,又可以不被大脑排斥改变的本能发现。同时当我们确认自己能做到时,会给自己一个正向的反馈,从而提高继续做这件事的动力。
也有人觉得很奇怪,早起十分钟,你能干什么?
原来早起是为了什么,这十分钟就用来做什么。
看两页书,记下一个灵感,10分钟足已。虽然有时意犹未尽,但总好过从未付诸行动。
相反,因为十分钟或是一两页书完全没有压力,从来没有觉得需要“坚持”,最后积少成多,真的把那些许久不动的书,一点点看完。
一点点,开开心心早起。“我能做到“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给了我持续做下去的动力。我用三个月的时间,从七点10分的闹钟,一点一点调到了六点。
2、记录自己的睡眠,了解自己
每个人需要的睡眠是不一致的。
在以前,我也知道大约每90分钟,是一个睡眠周期,在这个周期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与快速眼动睡眠期交替一次。但我从来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多少个睡眠周期。我以为越多越好。
直到接触《睡眠革命》一书,才惊觉自己从来没有认真观察过,在几个睡眠周期之后自己能达到很好的状态。
后来我尝试了不同的时间入睡及早起,并记录了下来——7.5小时(5个睡眠周期)的睡眠固然是睡得饱饱的,可原来睡踏实的6个小时(4个睡眠周期),于我也足够了。
这本书同时颠覆了我几个观点。
一是如果在确定了起床时间之后,不要轻易改变起床的时间,而是根据起床时间调整自己的入睡时间。
比如想要六点起床,那么我需要4个睡眠周期(6小时),就要在12点前入睡。
倘若有的时候,12点了却有事睡不着呢?那么不妨在1点半之前才重新尝试入睡。
二是不要把睡眠当成睡眠,而是把它看成是一个身心修复的过程,而身心的修复,应该是一周7天、一天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的。
当我们把它看成一个整体之后 ,即使偶尔晚睡早起缺失了一个睡眠周期,也可以通过白天的合理休息,使人的精力保持在一个不错的状态。摆脱所谓的“早起毁一天”。
如果想要早起,却觉得自己的睡眠情况不如人意的小伙伴们,可以看看这本书。
3、偶尔没有做到,也没有关系
习惯养成的拦路虎之一,就是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者要么一开始就给自己设定了过高的目标,导致这个目标令自己害怕而迟迟没有行动,要么就是在实施的过程要求太严,一次没有做到或计划中断了一天两天,就会陷入焦虑与自我否定。而自我否定自我攻击,会摧毁动力系统,对行动的打击是巨大的。
我们总把习惯养成想得太困难。
可是想想生活中那些真正养成的习惯,比如刷牙洗澡,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就去做了。
即使偶尔有一天我们真的忘记了刷牙,或太疲倦睡了过去没有洗澡,我们会觉得自己没有自控力吗?会认为自己懒惰吗?会告诉自己我就是没有办法好好刷牙洗澡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早起也是一样。
如果在某个周末你真的起不来,没有关系,你的早起计划并没有因此失败。
如果一周里你其实只有四天早起,也没有关系,你的早起计划还是没有因此失败。
只要在路上,即使偶尔有停顿,一样会走到终点。
以上,就是我关于如何做到早起的一些想法。
但比起各种各样的办法,也许意识到早起对我们到底有什么意义更为重要。
有的时候,数字能够非常直观地给我们看到一件事情的好处。
夜猫很多,你总能找到猫群,可早起通常没有人打扰。
早起一小时就多了一个小时可支配时间,一个月是30个小时,一年是365个小时。
以一个小时能阅读20页书计算,一本中等厚度的书大约150页,那么一年我可以用这早起一小时的时间看48本书。
以一个小时能输出一千字计算(保守估计),一年能输出365000字,要知道一本中等厚度纯文字的书籍大约20-30万字。
我们以为的了不起,其实是一个个不起眼的小动作组成。
如果你是一只云雀,已经看到这里了,欢迎加入早起的行列。
独行快,众行远。若觉得早起路上略显孤单,欢迎添加我的微信,做早起路上的同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