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意志力》作者,罗伊·鲍迈斯特,社会心理学代表作品。
马丁·塞利格曼,积极心理学的发起人
推荐序:
Bad is stronger than Good.(Roy F.Baumeister, 2001)
人的心理负面偏差:坏的影响更大。(维特效应——“负面情绪流感”。实例:张国荣自杀引起自事发起9小时内6人自杀,当月自杀个案131例,比上月增加32%,甚至有死者遗书中清楚说明与张国荣轻生有关——当然,具体的关系是什么也不好说。)
当今社会比祖先所在的环境要稳定多了,因此负面心理经常是过度的——而互联网的发达强化了这种过度的偏差,所以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建设自己正面的心理。
先理解负面偏差,才能积极。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缺失会导致问题,但支持并不保证有良好的效果。
——正反馈有限,负反馈冲击性更强,更剧烈,0反馈则无任何可用信息。
“过犹不及”?
有关家庭教育:避坑,然后顺其自然,适当关注,不额外“加料”。
关键在于:均衡。
完美不是必要的,“还不错”就够了——非常现实的理由:成本和效果并非是一个≥1的正相关。
补齐多方面的发展,而不过度强调任何一方面。
1. 我们总认为坏事比好事要强大。(洗白弱三分,黑化强十倍;破坏远比建设容易;学坏三天,学好三年……)
2. 人在计较得失的时候,损失的感受往往是收益感受的两倍左右。
3. 正负结合的时候,心理评估结果会比实际数值更为消极,因此尽量不要好坏消息一起聊,特别是当两者的差距明显的时候——因为坏结果意味着大量的行为思考,而好结果未必能引起积极的想象,不如说,正面的结果本身就已经是积极想象的内容本身。
4. 负面被分类得更清晰,描述得更复杂。(中文比英文更严重)
《坏比好更强大》《Bad is Stronger than Good.》
为什么贩卖焦虑那么容易得到认同,而鸡汤却总被人嫌弃?
黄子华:那些买保险的人不是Sales,是Fans!因为他们准确命中了你多年以来的担忧!
(“你儿子会出事,会死的!所以要买保险!”“对哦!”)
大家喜欢看“大镬嘢”,就是大瓜,但是很少人关注积极正面的事情。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然而人类的强大也在于,发现负面中可贵的东西。
容易受“坏”影响,是因为我们需要通过这种反馈来调整行为,从而成长。
“积极”往往是年长者更容易获得的技能,主要是因为需要通过负反馈来调整的事情越来越少。子曰,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一方面是他已经学得足够多了,另一方面他所受的限制实际上也少了。
“升华”。
能达到“创伤”这个反义词的水准的词是什么呢?
疗愈肯定不是。
一次创伤就可以引起多年的PTSD,将之疗愈却要很多年。
好事可以主动去做,是可以掌控的;但如果不做,那么它也许不会发生;即使发生了,那也一定是积极的。所以没有人会去在意。
而坏事则总是不知何时会发生,且一定会出现损害,而且只有在发生后才能开始止损——复仇者联盟
人们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关注过多,而对创伤后成长关注过少,这会导致人们错误地预计坏事会产生负面效应。至少有80%的人并不会在经历可怕事件之后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
要想生存下去,“生”必须每天获胜,而“死”只需要获胜一次。
“末世预言”火了多少年?
在动物之中,唯有人类有能力控制或者至少认识负面偏差。其他物种天生厌恶危险,并拥有学会(通常学得相当快)讨厌某些东西的机制,只有人类才具有克服厌恶感的特异能力。我们经常会喜欢上曾经害怕的活动,比如观看恐怖电影或乘坐过山车。我们畏避第一口咖啡、大蒜或辣椒,但之后便慢慢学会欣赏这种滋味。我们天生畏惧从高处下落,婴儿学会说话之前就表现出这种恐惧,但有些人却迷上了跳伞或蹦极。
摘自:《会好的:悲观者常常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美] 罗伊·鲍迈斯特(Roy F.Baumeister) [美] 约翰·蒂尔尼(John Tierney)
在豆瓣阅读书店查看:https://read.douban.com/ebook/166950247/
本作品由中信出版社授权豆瓣阅读中国大陆范围内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坏事的威力至少为好事的两倍,在涉及情绪和人际关系,而非涉及金钱时,坏事的威力一般至少为好事的三倍。这就意味着,要使“好”压倒“坏”,正面比率应至少达到3∶1,最好还要略高一点。因此,我们建议读者参照我们所说的“四比一定律”的指导原则,即:要抵消一件坏事,需要有四件好事。
摘自:《会好的:悲观者常常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美] 罗伊·鲍迈斯特(Roy F.Baumeister) [美] 约翰·蒂尔尼(John Tierney)
在豆瓣阅读书店查看:https://read.douban.com/ebook/166950247/
本作品由中信出版社授权豆瓣阅读中国大陆范围内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好坏的事件要对等,起码是2.5~3:1,一般建议做到4:1。
在各种形式的成瘾现象中,代价最高昂却最不受重视的是对安全的瘾。
[if !supportLists]1. [endif]遵循规则而非直觉。
[if !supportLists]2. [endif]这是抑制“坏”的力量的一种策略:用“好”压倒“坏”。
[if !supportLists]3. [endif]避免坏事比做好事更重要。
[if !supportLists]4. [endif]不追求完美,但要避免低级错误
[if !supportLists]5. [endif]让“坏”发挥好作用。
[if !supportLists]6. [endif]不要犯“内外归因双标症”:自己做得好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做得差是因为外部原因;别人做得好是外部原因,做得差就是别人的内部原因。
[if !supportLists]7. [endif]关键不在于你为别人做什么,而在于不做什么。
这些选择有时以损失形式呈现:你愿意支付25美分罚金,还是愿意在输赢概率各半的情况下打赌(赌赢了不会损失一分钱,但赌输了会损失1美元)?支付25美分比打赌明智,因为从长期来看,打赌的平均花费为50美分。还有,你愿意支付25美分,还是愿意在有10%的概率损失1美元的情况下打赌?这时的正确选择是打赌。即使杏仁核受损,人们一般也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将损失降至最低。但当选择以正面形式呈现时(你更愿意拿到25美分的报酬,还是靠打赌赢1美元),这些人就变成了可怕的赌徒。他们选择了机会渺茫的投注,放弃了稳妥的赚钱机会。大脑处理好事的能力太弱了,杏仁核稍有损伤便破坏了这种能力。只有“坏”的力量才强大到足以生存下来 […]
摘自:《会好的:悲观者常常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美] 罗伊·鲍迈斯特(Roy F.Baumeister) [美] 约翰·蒂尔尼(John Tierney)
在豆瓣阅读书店查看:https://read.douban.com/ebook/166950247/
本作品由中信出版社授权豆瓣阅读中国大陆范围内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他认为制造恐惧是人类讲故事能力的一部分,并猜想这种能力形成于原始人在稀树草原的火堆边围坐的时代。
有人会给这群人讲一个可怕的故事,细节栩栩如生:蛇的咝咝声,敌方部族战斗时的呐喊,持长矛冲锋的人圆睁的眼睛。这些让听众听得浑身战栗。他们面前只有火,但脑海中的画面逼真到让他们的身体做出了反应。这就是费利克斯开车去兰开斯特的路上对自己做的事情,他给自己讲故事,导致他的身体对更衣室做出了反应,就好像那是一个刑讯室。
摘自:《会好的:悲观者常常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美] 罗伊·鲍迈斯特(Roy F.Baumeister) [美] 约翰·蒂尔尼(John Tierney)
在豆瓣阅读书店查看:https://read.douban.com/ebook/166950247/
本作品由中信出版社授权豆瓣阅读中国大陆范围内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研究人员发现,在分享信息方面,“坏”与“好”差别很大。如果人在好事发生时与他人分享好消息,日后就更容易回忆起这些事件(之后我们会进一步讨论这项研究,以及如何正确回应配偶或朋友宣布的好消息)。但告诉别人你生活中的一件坏事并不会让你更有可能在日后记住这件事。这似乎有些奇怪,因为复述本身可以加强记忆。这种现象有几种解释:一种解释是,我们在坏事发生时已经投入了极大关注,即使复述一遍也不会显著加深记忆;另一种解释是,坏事件因为你的谈论而失去了一些力量。倾听者可能会帮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至少让你看到自己不是唯一碰到这种麻烦的人从而略感宽慰。迈克尔·热尔韦为费利克斯这样的客户带来的最大助益之一,是让他 […]
摘自:《会好的:悲观者常常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美] 罗伊·鲍迈斯特(Roy F.Baumeister) [美] 约翰·蒂尔尼(John Tierney)
在豆瓣阅读书店查看:https://read.douban.com/ebook/166950247/
本作品由中信出版社授权豆瓣阅读中国大陆范围内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一旦消除恐惧,你的眼前便是充满无限可能和自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