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字,主要是抄录的内容。我在两个多月前读了一本叫做《万万没想到》的书,书里提到的书名,被我摘录了出来。
总说自己写的不好,那就看看写得好的书,是怎么写出来的。虽然搞不懂,可是,也要先看看人家写一本书之前,最少读了多少本书吧。
我摘录的比较粗糙,都是直接复制粘贴的,同时因为急匆匆的缘故,准有落下的。但是无伤大雅,无关大局。我想,自己是不是应该先把这些书找到读一遍?
这两个多月,自己确实在努力读书,公平的说,比以前有很大进步,但是,仍然公平的说,努力程度还远远不够。
1.费孝通,《乡土中国》
2.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
3.霍金的《时间简史》和《大设计》这两本书,都有一个被所有人忽视了的第二作者,列纳德·蒙洛迪诺。
4.列纳德.蒙洛迪诺《潜意识:控制你行为的秘密》
5.技术活动家约翰逊(Clay Johnson)在《信息食谱》
6.王小波写过一篇《花剌子模信使问题》
7.另一本书,《未来乱语》(Future Babble)讲了个更有意思的实验。
8.根据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奥曼(Robert Aumann)1976年的论文“Agreeing to Disagree”说,如果是两个理性而真诚的真理追求者争论问题〔20〕,争论的结果必然是这两人达成一致。
9.认知科学家梅西埃(Hugo Mercier)和斯珀伯(Dan Sperber)2011年的一篇论文,“Why do humans reason?〔21〕”,甚至认为人的逻辑推理能力本来就不是用来追求真理的,而是用来说服别人的。
10.据我最近看《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The Big Questions)这本书介绍,更进一步,经济学家纳科—普洛斯(John Geanakoplos)和Herakles Polemarchakis证明这个对话不可能永远继续下去——也就是说最后一定会达成一致。
11.在《我们如何决策》(How We Decide)这本书中,作者乔纳·雷尔(Jonah Lehrer)描写了一个类似的实验
12.《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在《黑天鹅语录》(The Bed of Procrustes)一书中说:
13.Sports are commoditized and, alas, prostituted randomness.
体育是商品化,甚至是卖淫化了的随机性。
14.37signals公司的两位创始人弗莱德(Jason Fried)和汉森(David Heinemeier Hansson)在2010年出了一本书《重来》(Rework),讲公司创业和管理之道。在我看来此书一个亮点就是它强调不要一看有人犯了错就为此大张旗鼓地制定政策来纠正错误。那样只会把错误变成伤疤,而且会让公司越来越官僚主义。正确的办法是告诉犯错的员工这是一个错误,然后就完了。
15.有记者拿着翁文波所著的《预测学》一书给中科院物理所院士何祚庥和研究员李淼看,二人均完全持否定的态度〔38〕。
15.我曾经兴冲冲地买过一本《货币战争》,而且真的被书中的阴谋故事所吸引,一直看到罗斯福才把书扔了。
16.生物学家路易斯·沃伯特(Lewis Wolpert)有本书叫《反常的自然科学》(The Unnatural Nature of Science),在此书中他指出,想要摆脱童稚状态搞科学,就必须首先抛弃目的论。
17.莫里斯(Ian Morris)在《西方将主宰多久》(Why The West Rules:For Now)这本书中说,中国之所以没有自然科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的传统认为天道是有目的的。
18.但杨绛先生拒绝回避。在《走到人生边上》这本书的第八章开头,
19.牛顿的话出自《原理》中“Rules of Reasoning in Philosophy”这一节,原文是:
20.Rule I. We are to admit no more causes of natural things than such as areboth true and sufficient to explain their appearances.
21.To this purpose the philosophers say that Nature does nothing in vain,and more is in vain when less will serve; for Nature is pleased with simplicity,and affects not the pomp of superfluous causes.
22.著名物理学家徐一鸿在《可怕的对称》这本书中谈到对称性群的时候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笑话。
23.提姆·哈福德(Tim Harford)在《谁赚走了你的薪水》(The Logic of Life)这本书中提到,平均每800个墨西哥人中,才有一个艾滋病毒携带者。即使是妓女,这个比率也只有1%。
24.《数盲》的作者保罗士建议我们在头脑中训练自己对大数的印象。
25.《魔鬼数学》中就有一个例子。英国有一种口服避孕药,效果很好很受欢迎,
26.比如在《怪诞行为学》这本书里就介绍了好几个。
27.《费曼的彩虹》这本书生动地形容道,盖尔曼这种纯理论物理学家看其他学科,就如同站在曼哈顿往西看整个美国。
28.《生活大爆炸》是个很有意思的美剧,它说的是四个年轻物理学家的故事——或者说是他们的泡妞故事,如果你乐意的话。
29.凯文·凯利(Kevin Kelly)在《科技要什么》(What Technology Wants)这本书里提到,早在哥伦布去美洲之前,
30.过去几年内最有影响力的一本商业经济著作,《第二次机器革命:数字化技术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经济与社会》,是隔壁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写的。
还有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杂志,
而《经济学人》刊登的这份备忘录,
31.这件事的背景是当年4月底出了一本新书,书名直译成中文叫《黄金护照:哈佛商学院、资本主义的局限和 MBA 精英的道德堕落》。
32.有本书叫《混沌冲动:概率和扰动如何推动创新、效率和成功》(书名为中文直译)
33.几年前有一本书叫《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说的不是经济学上的稀缺,
34.两个进化心理学家道格拉斯·肯里克和弗拉达斯·格里斯克维西斯写了一本书,叫《理性动物》,
35.这也符合塔勒布在《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一书说的“杠铃原则”:做事要注重两端,
36.这个方法影响深远,留传至今,而记录了这个方法的著作成了管理学经典,那就是《朱兰质量手册》。
37.所有图书中被高亮最多的前100名句子中,苏珊·柯林斯的《饥饿游戏》占了29句
38.那怎么跳出来呢?蒂姆·哈福德在《混乱:如何成为失控时代的掌控者》这本书里提到一个办法叫“任意的震动”,
39.总结了一套方法论,并且写成了一本书,叫《学习之道》(A Mind For Numbers: How to Excel at Math and Science)。
40.美国生物学家克雷格·罗勒的《怎样成为成功的科学家:科学发现的战略思维》(Becoming a Successful Scientist: Strategic Thinking for Scientific Discovery)。
41.美国科学作家史蒂芬·约翰逊(Steven Johnson)在《伟大创意的诞生》(Where Good Ideas Come From: The Natural History of Innovation)
42.纽约时报》科学作家本尼迪克特·凯里(Benedict Carey)在《如 何 学 习》(How We Learn: The Surprising Truth About When,Where,and Why It Happens)
43.钱钟书在《谈艺录》和《管锥编》中炫耀自己扫描般的记忆力,结果现在有人竟然说他是“绝食艺人”。
44.2012年6月,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冈珀斯(Gompers)、慕克哈(Mukharlyamov)和轩于海(Yuhai Xuan,音译)发了一篇名为《友谊的代价》的论文。
45.2010年有人出了本书,Superconnect: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Networks and the Strength of Weak Links,其中大谈弱联系的用处,此书中文版的名称更直接,叫《超级人脉》。
46.《夺魁者》这本书里最厉害的一个人物并非哪个长着超长无名指的企业家,而是一位女足教练。
47.比如据大前研一的《低智商社会》介绍,今天的日本人就非常不乐意冒险。可能因为是受到20世纪8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的打击,尤其是日本的年轻人
48.马克思曾经引用过托·约·登宁于1860年在《工联和罢工》一文中的一段话,他说:
49.按照蒂姆·哈福德的《适应》(Adapt)这本书的说法,汽车工业刚刚兴起的时候,美国大约有2000家汽车企业,其中存活下来的只有1%。
50.他把结果写成了一本书,《公司的概念》(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在这本书里,德鲁克
51.《娱乐至死》这本书是这么说的:
道格拉斯甚至批评他的听众,说他需要的是听众的理解而不是激情
52.强力研读”并不是为了读《广义相对论》之类的专业著作,它面向的对象就是《卧底经济学》之类的写给非专业读者的非小说类书籍。
53.总结得最好的大概是名著《如何阅读一本书》(How to Read a Book)
54.我就拿蒂姆·哈福德的成名作《卧底经济学》(Undercover Economist)这本书举个例子。
55.而被视为近年来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的《21世纪资本论》(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56.经济学家泰勒·科文(Tyler Cowen)则对肤浅信息的流行有不同的解释。在中译本《达蜜经济学》(Create Your Own Economy)一书中,他提出廉价必然导致低俗流行
57.在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Carr)的《浅薄》(The Shallows)这本书看来,上网者才是真正的奴隶。
58.现在几乎没人能看完《战争与和平》了。
59.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写《世界是平的》,
60.马布巴尼(Mahbubani)在《新亚洲半球》(The New Asian Hemisphere)这本书的感谢部分透露了牛人写书的方法:
61.格林斯潘写《动荡的世界》(The Age of Turbulence),据说基本是在浴缸里用铅笔在卡片上完成的,手稿都是湿漉漉的。
62.在《费曼物理学讲义》这本当初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教科书中,专门有一小节,叫作《相对论与哲学家》。
63.伯克利的心理学教授艾利森·戈波尼克(Alison Gopnik)在《哲学宝宝》(The Philosophical Baby) 一书中,
64.罗伊·鲍迈斯特和约翰·蒂尔内在《意志力》这本书中认为,亚裔家庭的孩子之所以意志力更强
65.摄影师迈克劳林(Dan McLaughlin)看过《异类》这本书之后,决心辞职,练习一万小时
66.但在迈克尔·乔丹传记《为万世英名而战》(Playing for Keeps)一书中,作者大卫·哈伯斯塔姆(David Halberstam)
67.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蔡美儿在2011年出了本书《虎妈的战歌》,
68.他在《不要当这样的科学家》(Don't Be Such a Scientist)一书中告诉我们,
69.乔恩·格特纳(Jon Gertner)写了一本名为《贝尔实验室与美国革新大时代》(The Idea Factory: Bell Labs and the Great Age of American Innovation)的书,
70.希思兄弟在另一本书——《决断力:如何在生活与工作中做出更好的选择》
71.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出过一本书,中文译为《眨眼之间:不假思索的决断力》。
72.王小波曾经有一篇文章叫作《皇帝做习题》,说像编程和解几何题这样的事情,与我国古代文人写文章出理论有一个本质的区别,
73.《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一书介绍,美国最好的一所音乐学校里的一位老师甚至干脆禁止学生把一支曲子连贯地演奏。
74.2006年,一本900多页的论文合集,《剑桥专业知识与专家技能手册》(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Expertise and Expert Performance)出版。
75.包括格拉德威尔的《异类》、科尔文(Geoff Colvin)的《天才源自刻意练习》(Talent is Overrated)和科伊尔(Daniel Coyle)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The Talent Code),等等
76.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Roy Baumeister)和科学记者约翰·蒂尔内(John Tierney)出的一本名为《意志力》(Willpower)的书,
可以断言,作者写作这本书之前,最少也要读过一千本以上的书啊。所以加大阅读量,是任何一个人进步的不二法门——也是唯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