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教育创特色,五育合一谋新篇”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目标为引领,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持我校“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以及“上善若水,汲则有为”的校训。积极探索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途径,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确保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为终身发展奠基。
二、实施主题:
若水教育创特色,五育合一谋新篇。
三、实施目标:
以“若水教育”引领,实践“并重并举,融通融合”,形成“五育一体化”,深化在德、智、体、美、劳中“为善”、“善为”的特色教育,实现“融合育人”,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教育全质量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以德为先,知善行善,创新思政课程,确保德育本色。
德育是素质教意的首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我们将深入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确立“德育就是质量”的思想观念,坚持以“若水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为中心,对于师生的思想行为、道德品质和道德实践产生影响和作用。
统一思想。学校利用专题讲座的形式给全体教职员工解读若水文化的内涵。让教师理解这是传承爱的文化,所提炼出的“上善若水”为文化核心,是通过“借水喻德”,在校园中营造“若水文化”氛围,致力于“若水校园、若水管理、若水教师、若水德育、若水课堂、若水学子”六大工程的打造。从而建立起鲜明的学校特色,最终建成“上善之校”,让学校走上一条文化立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环境营造。我们利用校园文化建设、教室文化建设等营造若水文化氛围。通过制定《师生若水行为规范》、《最美若水少年评比方案》等规章制度、评价标准来规范师生行为。
校本编写。学校组织专人编写“若水文化”校本教材和读本,分别以“吟水之韵、赏水之灵、知水之源、悟水之智、品水之德、惜水之润”为主题,分年龄段培养学生品质,开阔视野。
队伍建设。育人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单打独斗各自为战无法取得整体成效,每一个环节都具体到专人负责,各部门各岗位务必熟悉流程,互联互通,策应支持,集体作战。大政方针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要干成事就要用对人,发现和培养大批年轻教干放手放责是我们取得卓著成绩最重要的因素。通过培养班子成员成为具有厚德载物胸襟和奉献精神的“上善管理者”,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宏观把握管理工作,尽力为师生创造和搭建平台,用“若水管理”推进学校全面发展。
“若水教师”应具备好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科见解和个体活动能力。学校将通过多种方式将“若水文化”内涵融入教师人格塑造及专业培养之中,确立以“阳光的心态、宽广的胸怀、优雅的气质、健康的体魄”为核心的《沂水县第四实验中学教师若水健康标准》,组织常态化的“以水为镜系列活动”以及以“若水文化”为主题的文体活动,形成每位教师在校本研修和教师成长过程中极具个性的《若水人生反思集》。
(二)、以智为重,善教善学,深度提质增效,永争一流成绩。
课堂教学是“若水管理”的主阵地,管理精致化的一点就在于落实课堂教学,我校将全力打造“若水课堂”。
理念先进。高质量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高水平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实施创新素养课程,推动跨学科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定、想象力、求知欲,培育学生面向未来的知识、必备技能与关键能力;着力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展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视律,上好每一堂课。建立各学科精准作业管理机制,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布置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学科渗透。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育人活动的开展,所有学科老师要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充分发挥所有学科教材的育人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让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比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是向中小学进行系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课程。任课教师要以国家德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德育内容课程开发为契机,恰当运用教材,联系学生实际开展育人工作。
扎实教学。我校建立“活化资源、活用教法、活力展现”的课堂教学体系和“四实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善教”融入“全员育人”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善教”:通过读好理论书、练好基本功、做好“先听后上”、写好二次备课、研好小课题,让教师善于活化资源;通过组好团、磨好课,做实先周备课、“微集备”,让教师活用教材;围绕教与学的技巧与策略,加强教学方法研究,抓好入职教师的入格课、汇报课,成长教师研讨课,成熟教师示范课,名优教师引领课,让教师们“青蓝相长”,善于活用教法。学生“利学”:通过课前预习、课中重善思、课后重巩固,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实施小组合作探究,让课堂动起来;抓好多样化练习,让课堂实起来;开展多元化评价,让课堂活起来。通过这样的“三活”课堂及“四实一体”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相长,达成“全员育人”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科文化水平,培养“若水学子”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以体为基,善食善炼,合理健康营养,养成健身习惯。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进一步规范提升学校食堂管理,办好家长满意、政府放心、师生喜欢的餐饮服务。一是健全管理构架,落实监督责任。建立健全膳食管理委员会,形成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总务副校长具体分管,膳食科全程管控,师生代表经常参与的管理体系,确保营养合理、品种多样、价格合理、收支平账、膳食安全、服务优良。
阳光体育,快乐成长。落实“健康第一”,推进阳光健康的体育教育,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足体育课时,开展体育2+1项目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使每名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掌握2项运动技能。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加强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认真开展校园足球课、每学期举行校长杯足球比赛,趣味体育运动会等体育竞类活动。保障学生充足眼时间,做好近规防措拖。高标准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做好测试信息的采集和报送工作,确保报送数据的真实性,真实性、有效性和及时性。同时,将数据汇总、分析,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四)以美为尚,善艺善习,浸润雅趣正行,熏陶高雅情志。
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不系,积极搭建美育为本的美育平台,推动学校美育整体发展。学生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和艺术素质,开足开全音乐、美术、书法等国家课程;办好学校艺术节等活动。建立健全美育在常规教育教学中的贯彻渗透,实行全员美育、全程美育、全面美育。努力实现美育的四个结合:实现美育与德育相结合,落实美育塑德;实现美育与体育相结合,推行艺体“2加1”达标活动项目;实现美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善于在社会实践中发现美,树立劳动者最美丽的意识;实现美育与智育相结合,让美育在“双减”工作、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发挥应用作用。充分发挥美育育人功能,通过开展美育,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同时,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从而树立美的思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和生命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五)以劳为荣,善作善创,掌握谋生技能,夯实创业本领。
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把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大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和实施,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和劳动周,每周不少于1课时的劳动教育课,努力打造“10+”劳动活动课程,对学生进行“10+”劳动经验和技能的因材施教,完成“三个10+”劳动教育目标,实现校内劳动、家庭劳动、社会劳动目常化、多样化、清单化,健全研学旅行机制和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六)以活动为载体,知行合一,实现五育融合长程高效。
活动育人是实现五育并举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遵循青少年健康成长规律的需要,更是把握新时代思政正确引领的需要。活动蕴含教育,活动就是教育,活动的品牌创建就是教育特色的成长。我校在活动项目策划时讲求序列化,深入融通“若水文化”,丰富活动育人的全纳内涵。
1、“习水趋下”礼仪活动序列。泱泱华夏,礼仪之邦。“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古代礼仪的说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师礼位列“三本”之一,可见拜师礼的重要性。为此,我们确定开学之初第一项活动就是“拜师礼”。
与“拜师礼”相呼应的就是毕业典礼上的“谢师礼”,两项活动有始有终。加上“离队礼”、“入团礼”等团队仪式形成学校“仪礼教育”活动序列,让“若水”文化扎根于心,如春风化雨唤醒学子感恩之心。
2、“青春向党”思政活动序列。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就是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以庆祝“百年五四”为契机,开展以“青春心向党”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分为“青春志向篇”和“青春活力篇”两个篇章。“青春志向篇”由“青春之我,信仰之魂”升旗仪式、“我以我心写青春”经典诵读、“我与青春有个约会”先进评选、“青春之我,稼穑之歌”飞花令四个活动组成;“青春活力篇”由“百年五四,百辩青春”主题辩论赛和“献礼二十大 志学映初心”歌咏比赛两个活动组成。相信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会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自己的机会和展示自己的舞台,激发广大学生勤奋学习,努力成才的热情与动力,还能展现学生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和勇于拼搏的奋斗力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到百年之前在中华民族苦难深重之时“五四”一代的先驱们上下求索、挺身而出,“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开辟出广阔的新天地。今天的我们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立鸿鹄之志,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若水清音”文化活动序列。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和本原意义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学校活动的亮色也最终体现在文化品位。我校立校之初即倡导“若水文化”,打造“若水教育”,着力培育“若水少年”。基于此,我们精致打磨以“若水清音”沉浸式阅读社团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序列活动。社团活动分为两大部分进行,上部“点燃青春,传承红色基因”,有“觉醒年代”、“见字如面”、“热血红色”、“沂蒙颂歌”四个板块。从传承“五四”精神、学习党团历史入手,激情朗读李大钊的《青春》,深情诵读《觉醒年代》,青春底色渲染革命红;“见字如面”则从品读革命先烈陈怀民家书《我现在以什么来安慰你呢》开启,还原那个如火如荼的年代,撞击学生的灵魂;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红色故事的搜集整理中去,进而对“沂蒙精神”进行重新解读,红色基因在这里得到传承。下部“畅享文字,传承中华文化”则带领同学们在“在水一方”、“乐府双璧”、“走近杜甫”、“苏轼这人”、“读史开慧”、“品茗静心”、“问经知智”等丰富多彩的板块中徜徉历史文化长河。吟诵《蒹葭》、《关雎》;演绎《孔雀东南飞》故事,学唱《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戏曲;与杜甫和苏轼交游走进灿烂的唐诗宋词;编排课本剧《完璧归赵》穿越到春秋战国,鉴赏秦砖汉瓦;读《茶经》品茶道展茶艺,读《黄帝内经》悟传统中医的博大精深……活动全纳文化内涵,锻造健全完善人格,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活动中,牢固树立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七)以心育为依归,底色承托,助力五育融通全纳育人。
教育终究需要“以人为本”,既要并举并进,尤须入情入心。我校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育人新模式,从“若水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角度加强“五育”与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体系的融合,进一步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育人工作的高质量内涵发展。
秉承“全员育人”的理念。学校的心育工作不是某部分教师的责任而是全体教师的工作本分。我们要组建专家团队,同时也要对各学段班主任、任课教师进行心育工作培训。
坚持心育活动全渗透。心育不能仅出现在某节课或某一次专题讲座中,更要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贯穿、渗透,包括学科教学渗透、主题班会渗透等。
建立“若水心育档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实时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并予以适度的关心活动,包括谈心、家访等,并对该些活动及时做出记录和总结,形成心育档案。
制定各班级心育节点。每个学期大致安排八节心育活动课,其中,六节在主题设计架构内选择,两节为校本心育活动课,由班主任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根据学校以及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安排主题班会或主题讲座。
分享“从心成长”的快乐。学期末或学期初我们利用教师论坛分享学生成长带给教师的愉悦,也要利用家长会、论坛、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快乐。并结合学校《师生若水行为规范》、《最美若水少年评比方案》、《沂水县第四实验中学教师若水健康标准》评选出“若水教师”、“最美若水儿童”、“最美若水少年”。
为此,我校根据学生各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分学段设计了若水心育教学主题活动课,形成我校五育并举、全纳育人的亮点特色。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2023年1月——2023年2月)。根据《沂水县全环境立德树人打造教育强县的实施意见》和县教体局工作部署,落实集团安排的具体任务,结合南校区实际,出台“若水教育创特色,五育合一谋新篇”实施方案,分解任务具体分工到各年级、各部门。认真组织动员学习,周密制定工作计划,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全面推进五育并举与本岗位工作的深入融合。并积极向社会和家长宣传动员,大力发扬我校“开门办学”的经验优势,争取家校社网凝心聚力,确保“五育并举融合育人”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全面推进(2023年3月——11月)。各年级、各部门根据学校统一部署,明确全面推进“五育并举融合育人”任务清单,围绕以上七项主要工作板块,结合具体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务实制定工作台账、周工作安排,积极探索,创造性开展工作,形成典型经验。
(三)总结提升(2023年11月)。在各年级各部门工作总结的基础上,组织力量集中进行经验提升,迎接上级检查验收。并认真细致地查漏补缺,进一步研究制定改进措施,推进“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工作的常态化开展,创新学校特色品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
六、工作保障
1.组织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专人负责,具体分工,明确目标,重点突出。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2.氛围营造。认真学习深入人心,广泛宣传争取支持,形成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3.后勤保障。要规范阵地,保证供应,技术支持,共享资源,团结协作,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4.强化督查。要制定并实施节点推进和督查考评的机制,纳入量化管理,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年级、部门和个人予以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