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树丽
“松弛感”这个词能在网络上火起来,据说源自一条微博。
有一次,一位博主发了一个经历。这位博主坐飞机去旅行,坐在他旁边的是同样去旅行的一家人。这一家人办完登机手续,在飞机即将起飞时收到通知,他们的行李被退回了。也就是说,他们要孑然一身赶赴异国他乡开启这段旅程。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是什么感觉?通常会觉得非常扫兴,甚至焦虑对吧?博主听到这件事时都感觉有点紧张和胃痛。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家人完全没有焦虑和抱怨。他们只是拿起手机,有条不紊地安排随后的事,有说有笑地探讨即将开始的旅程。这位博主说,看到他们的状态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原来在我们的身边,真的有这样具备松弛感的家庭。
“松弛感”之所以能火,是因为它映射出了大多数人心中向往的一种状态。那到底什么是松弛感?我们又如何拥有松弛感?这些就是本书要探讨的内容。这本书的作者叫作范俊娟,是一位心理咨询师。接下来,我们开始具体地了解这本书。
一、了解松弛感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松弛感。松弛感是介于紧绷和躺平中间的一种状态,它是我们在生活中按下的暂停键,是一个蓄积能量的过程。一个人只有拥有了松弛感,才能游刃有余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二、松弛感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叫作强迫式松弛。我们看电视的时候,偶尔会看到行军中的士兵。长途行军非常劳累,但他们睡觉时仍然紧紧抱着枪,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立刻惊醒。这种休息模式就是强迫式松弛。这类人想让自己放松,却达不到真正的放松效果。
第二种境界叫作沉浸式松弛。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有的人一到节假日就会去另一个城市度假。这种境界比第一种好一点。不过,它的问题是,度假结束,人一回到以前的生活模式,之前的压力和焦虑又会卷土重来。这样依旧做不到真正的松弛。
第三种境界叫作内在喜悦式松弛,这是松弛感的最高境界。只有达到这种境界,一个人才算真正地拥有了松弛感。
当然,松弛感不仅是外表上的自在,更是一种由内而外透露出的力量。而一个人有没有松弛感的关键,就在于他的内在力量是否强大。决定一个人内在力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内心的对话方式、亲密关系的滋养。但是,所有的因素都指向一个最重要的关键,就是一个人的自我关系是否统一。
什么是自我关系?自我关系指的是,一个人和他周围所有关系的总和。这些关系,比如婚姻关系、亲子关系、职场关系、兴趣爱好等。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生活非常消耗精力,让人精疲力尽?如果把生活比作一辆马车,那所有的关系就像拉马车的马一样。虽然每匹马都很使劲地拉着马车向前跑,但它们的方向却是相反的,以至于马车纹丝不动。这就是人的自我关系不统一的表现。所以,当一个人的自我关系不统一时,他特别想努力,却发现根本使不上劲。这时,他的内在力量是不足的。
那我们怎么整合自我关系呢?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知道,通常消耗我们的不是事情,而是关系。比如,孩子不听话、成绩不好,可能不是孩子不想学习,而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工作没进展,可能不是工作能力的问题,而是职场关系出了问题。这时我们需要换个角度寻求问题的本质原因,然后把关系捋顺,那很多消耗我们的事情,也就烟消云散了。
真正的松弛感,不是我们刻意要求自己松弛下来,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自然流淌。
03.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具有松弛感?
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具备松弛感呢?我们先要了解松弛感的对立面——紧绷感。当一个人处于紧绷状态时,他是很难松弛下来的。书里给了一个紧绷测试,共有五点内容,大家可以对照一下,如果你有其中的两点或两点以上,你就有可能正处于紧绷的状态。
第一点:效率低下。做事效率很低,而且明明心里很排斥做一些事情,却还要逼着自己去做,无法停下来。
第二点:内心焦虑。心里总感到不安和焦灼,哪怕没什么大事发生,你也觉得非常不踏实。
第三点:敏感易怒。容易感到烦躁、愤怒,而且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就算是人家轻微的评价,你也会认为那是人家在批评自己。
第四点:身心疲惫。动不动就觉得很累,但实际上你并没有做什么事,而且对很多事情提不起兴趣,总想躺平;可是,一躺平又开始谴责自己不上进,然后逼着自己去做事。
第五点:体会不到快乐。你感受不到快乐,也很少停下来感受身边的事物,比如自然的风声、雨声、蓝天或者白云。好像明明活着,但感受不到自己活着。
如果你有上面说到的两点或两点以上,你很可能就处于紧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