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的奔三女生,有很多社会环境所给我们带来的无奈,一方面我们在学生时代享受了公平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当我们学有所成在步入社会后还没来得及大干一场,又恐慌地发现进入了"30岁前应该要完成结婚最好生育"主流声音的倒计时。
那么,是否是此题无解?关于"生活怎么过"这个问题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从来没有标准正确答案,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使用逆向思维至少避开错误答案?
作为一个经历还算丰富爱胡思乱想的奔三女生,我掉进过很多次大坑臭坑,好多次艰难地从一个坑爬出来又掉进了另外一个坑,但是在经历过这些坑之后我意识到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掉进坑能快速爬出来最好,掉进坑花很长时间爬出来也行,最可怕的是掉进坑里也没有发现自己在坑里。我把这些经历过的坑都晒出来,相信你一定会有共鸣,希望对可能正在挣扎的你有帮助。
(一) 杀伤范围最广的坑-适龄论
我所经历的最大的坑相信绝大部分中国女生会经历的坑就是" 适龄论"。 这个观点逻辑上是很通顺的,在没有一些经历和阅历时甚至是无法反驳的。给你说一个我22岁时听过的无法反驳并因此恐慌了长达2年的"适龄论" 一句话解析。
初加入一家大公司,那时初出社会,部门内随便一个人都至少长我十岁,全是深圳有房一族,那时的自己对所有人都是仰望的,这些前辈们所说的话对于初出茅庐的自己来说是完全找不到任何问题的,很搞笑地是就算两个前辈就一个问题跟我说两个相反的观点我还是想不出谁对谁错。
不过在部门有个老专家,跟我妈一样的年纪,从工作上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主流玩家,到生活里自己买个手机用哪家运营商资费都会做个表格分析绑定哪家绑定多少个月的研究派,在部门里基本是他一说话,大家不会有太多意见反驳,因为你无法用主观观点去跟一个由客观事实总结出来的结论争论。
这位老专家看我年纪轻,人很和蔼,平时都喜欢用长辈而不是同事的口气跟我讲道理教我做事。大家平时都喜欢拿我一个单身小姑娘开玩笑,经常问我"有没有找男朋友啊?""有什么要求,我帮你介绍啊"。
有一天老专家特认真地给我分析了一遍我“迫在眉睫"的个人问题:"小F,你知道吗?女生最佳的生育年龄是28岁,最好不超过30岁,那我们倒推,你至少28岁地得结婚吧。要结婚你肯定需要有个谈了两年以上稳定的男朋友吧,也就是26岁你一定要有个结婚对象,那你不可能谈一个男朋友就一击即中这个人就成了你老公,你是不是还要几年谈个经验?所以现在小F就算你才22岁都可不小了。"
至今我还记得当时老专家说这番话时我们所在那个办公室的布局,记得老专家的表情,记得当时其他人附和的声音。
是的,是因为我当时甚至在之后的两年里都是"自己不小了,来不及了"的恐慌状态,有意识去找男朋友,但是都没有最后成了的,尝试过几个直到后面因为工作变化需要投入较多时间在工作上这件事情就搁置了。现在回过头来看得感谢当初的没成,才有机会经历后面的成长。
老专家的年龄推导是否很有道理,这是绝大多数有女待嫁的中国父母对自己女儿每个年龄阶段的深以为然的"完美"规划,我先不做分析,先给你讲一个故事,故事里有一个完全按这套"适龄论"走的主人公,当然不是"嫁二代"然后做少奶奶的剧情,少奶奶剧情留给少奶奶梦的小女生去写吧。
这个主人公是我原来国内同事的朋友,一起吃过几次饭。她22岁就硕士毕业于国内排名前十的985高校,请注意,是22岁硕士毕业非本科毕业。是不是很年轻?很高效?普通人硕士毕业至少是25岁的年龄(如果是女青年很不幸毕业就要面临催婚的压力),也就是说这个女生比普通情况领先了3年。
再者因为上大学时就有一个谈的不错的男朋友,所以毕业就结婚了,这相比老专家说的一击即中概率小需要多几年找到对的,是不是又把找对人的时间省了?这里我们给她算节省了2年找人的时间,也就是说从一开始这位女生在起跑线上比一般情况领先了5年。这位女生在结婚后又奉行了"早生孩子早好"的观点,打算生了孩子就拼事业,于是在24岁生了一胎,在之后的一年里拼命工作寻求职业上的晋升,是不是很完美的规划?
这个时候需要交代下她家的背景条件了,她跟老公的家庭算是普通家庭,深圳房子的首付跟大多数中国家庭一样是双方家长付的,月供小两口一起供,这样初期算是紧巴巴但是不至于没肉吃。在生完第一胎后打算在职场上大干一场,又要向领导表示即使是已婚妈妈还是可以做战斗机的决心,疯狂加班,但是因为还要带娃(即使有老人帮忙自己也还是要花时间的对吧)整个人的身体一直处于过度疲劳状态,才26岁的年纪已经显出了35岁的老态。
再者因为长期坐办公室的缘故,有一次在聚餐的时候我前同事发现她有一侧的肩胛骨已经明显相对另外一侧突出,遂劝告她多注意身体和保养,回来也跟我感叹做女人兼顾家庭和生活的不易。我记得那一年最后这位主人公在绩效考评时如愿以偿地拿到了最好的考评。
出国前又一次听到这位优秀学霸的消息是她向我这位前同事打听了一些其他岗位的工作情况,从我这位前同事的转述来看,大意是因为她一直做的是公司的平台部门领域,非业务部门(比如销售,Marketing等),意识到了发展有限,想自己一个学霸还是想多挑战下自我总之对业务部门工作是抱有憧憬的。
但是当时在她已经在平台工作了6年的这个节点,没有任何业务相关经验如果转领域要从零开始干起对已经有6年工作经验的自己而言舍弃的成本太高,同时作为一个母亲要求稳定的情况下,想要再进入一个对资历要求较高的新领域难度太大。
最近一次听说她的消息是她又生了二胎,然后还是在原来的部门没有变过,凭着老员工的资历缓慢升级。从现状来看这位学霸完美地践行了主流声音在婚育上的时间线标准,同时也失去了在事业上一展抱负的可能。
关于奔三的坑,有太多的想要分享,所以打算每天写一点,适龄论的故事明天讲第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