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龄论的原始出发点是长辈们对宝宝和妊娠妈妈健康的善意关心,之前所列举的科学研究和事例是为了打消晚妊娠关于健康的顾虑,但是我们对适龄妊娠这回事是否可以考虑地更全面一点?毕竟对于一个新生命的责任,让它安全健康地降生只是一个起点。
父母的在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准备程度应该是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考虑因素,我想起了去年一个高中男同学家老婆怀孕时跟我说的一句话"F我不敢相信我要当爸爸了,我自己都还是个小孩呢!" 在我们认为女生30岁前必须生育的时候我们是否考虑过这个年轻家庭是否已经准备好去认真哺育,抚养和教育这一个新生命?在这一点上我仔细对照过欧美和中国的家庭,确实有很多方面欧美家庭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在照顾小孩上,我们中国的家庭多是因为年轻父母没有经验和时间,在较多的时候是爷爷奶奶辈照看; 欧美家庭是为人父母的亲自上手,看一对夫妇当爹的怀里抱一个手上牵一个,当妈的再推个婴儿车是日常场景。年轻父母第一个孩子当然也没有经验,但是父母和长辈的帮忙也仅限于最初一段时间。
在一个周末小镇餐馆吃饭去洗手间排队的间隙,我惊讶于一位妈妈(应该在35岁左右)对小宝宝的娴熟且细致无微照顾,我也是第一次发现换个尿不湿也能如此讲究。这位妈妈从婴儿包里拿出小毯子平铺在洗漱台上,将宝宝以趴着的姿势放置在毯子上,挨个解开小宝宝背面的连体衣扣子,在把小宝宝剥地光溜溜后给他换成平躺的姿势解尿不湿。
把换掉的尿不湿扔进垃圾桶的同时打开书龙头,一手拖着宝宝腋下抱着另一手不断试探水温,到水温合适后一手拖着宝宝上半身另一只手帮忙冲洗宝宝屁屁。冲洗干净后用铺在洗漱台的毯子下半截擦拭宝宝,擦干后又从婴儿包里拿出了两瓶东西,一瓶应该是屁屁霜仔细把小宝宝擦了一遍,又拿出第二瓶应该是爽身粉洒在小宝宝身上。
给小宝宝换上新的尿不湿后再穿上连体衣,一颗一颗将宝宝背面的扣子扣上,再收拾好东西放进婴儿包。这整个复杂细致的过程没超过五分钟,跟我一起等洗手间空位的老妈连连赞叹:"没想到外国人带小孩儿这么细致。" 整个过程里小朋友不哭不闹还跟我们互动傻笑流口水,这一幕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另外在"陪伴"这件事上从平均水平来说欧美家庭的父母做地确实比我们中国好。欧美父母是潜意识把陪伴子女当成一个高于一切的日常生活必做事项,举例来讲从我身边的外国同事来看,周末一定会提前计划适合让小朋友参与的活动,一年至少两次家庭旅行,小朋友的生日party专门策划,这一切都是父母亲力亲为。连平日逛公园都一定是父母跟小孩组队,如果看见爷爷奶奶辈的跟小孩在一起才算是奇了怪了。
也许你会说中国父母亲自陪伴的也不在少数,但是请注意前面我用了一个词"高于一切",也就是说陪伴子女是最高优先级,高于事业和其他。领导要求加班?在没有安排的情况下也许ok,但是如果有涉及关于子女的安排一定会拒绝,这是我亲自经历过不少的真实情况。
在陪伴子女面前不仅事业排第二位连朋友也一样,我有一个客户本来朋友约他kayak,结果他说" 在我女儿(大四学生)离开家去西班牙暑期实习之前我所有的周末时间都得放她身上。"
回过头来看女生30前生育的时间线,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本科毕业生年纪在23岁,如果深造硕士就是26岁,按老专家的倒推29岁必须做好生育的准备,那么暂不考虑事业追求单从哺育抚养一个新生命这一点来看,一个女生是否可以用6年(本科毕业)甚至3年(硕士毕业)来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明天继续,今天周六小放松一下。
无戒写作训练营第四期第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