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人说,他不是学习的料,谁谁学习厉害;我自己也会经常说自己没有商业思维,其实都是在给自己贴标签。
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深深的影响着我们学习效能。是固定性思维还是成长型思维,是整体理论思想还是渐进理论?
这里引入一个新的词语:
习惯性防卫。
围绕三个问题:什么是习惯性防卫?为什么会有习惯性防卫?如果破除习惯性防卫?
什么是习惯性防卫?
习惯性防卫是一个心理学现象。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观点或尊严可能受到挑战的时候,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对我,和他干!于是就触发了我们的习惯性防卫。
比如他说自己学习不好是因为基因问题,当你想纠正他的时候,会让他觉得自己过去一直对外宣称的理由站不住脚,让他的处境更难堪,为了避免进入这种窘境,大脑就开始警报。这种事情也普遍发生在人与人之间或公司员工之间的沟通上。当出现观点不同的时候,不是认真听别人的意见和观点,而是想着怎么去反驳,甚至急着打断。最后发现,争执了半天,讨论的不是同一个问题,只不过因为在讨论中觉得自己受到威胁了。
所以,要提升学习效能,第一步就要打破习惯性防卫。要打破习惯性防卫,先来看看,人为什么会习惯性防卫?
假如你和别人约定见面,第一次他迟到了,第二次第三次又迟到了,你会想,这个客户不守时;但假如你连续三天都迟到了,你会说堵车、家里有事、闹钟没响等各种理由。
可以发现,当一个问题出现在别人身上的时候,我们习惯把这个问题归于别人,是那个人自身有问题,而同样的问题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就不觉得自己有问题了,反而归结于外部因素。别人出事儿,都是人品问题,自己出事儿,都是外部环境问题。反过来,别人取得成就,是别人运气好,自己取得成就,是自己辛苦努力应得的结果。
以上就是一些心里基础。理解了上述心里基础,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要进行习惯性防卫了。因为当我们遭受挑战的时候,会下意识的向外部找原因。当把外部原因当真了之后,别人针对我们的意见就不合理了。
那如何去破除或减少习惯性防卫的不利影响呢?
即建立绿灯思维。在解释绿灯思维之前,我们先来说红灯思维。
红灯思维就是一听到不同的观点就消极的处理,准备防卫。“你不了解情况”,“先听我说”,这是大脑在红灯思维下所处的状态。即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
而绿灯思维是,当遇到新观点或不同意见时,第一反应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来用它帮助自己?
如果做到绿灯思维,首先要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我们常把“我”和“我的观点/行为”绑定在一起,把别人对自己的观点或行为的质疑理解为别人对我这个人的质疑,从而激发起习惯性防卫。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明确“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是不一样的----我的成长来自于“我的观点/行为”的改进和提升,而别人对“我的观点/行为”提出意见,正是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