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陶渊明,很多人都会随口念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的诗文充满了田园气息,读起来让人远离现实的纷纷扰扰,让人心神宁静,成为现代人精神的桃花源。他的诗写出了乡村的恬美宁静,也写出了乡村的凋敝穷困;写出了悠然自得的情趣,也写出了饥寒交迫的苦楚。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的田园诗正如陶渊明其人,宁静淡泊、淳朴自然,是去尽了浮华之后的本真。
“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在看透了官场的虚假逐利后,陶渊明毅然摘下乌纱帽,头也不回的走向那“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即使穷困潦倒但却舒心自如的生活。我曾经这么问过自己:“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而后我给了自己一个答案:“守肉体与灵魂的满足、感自然的舒畅与淋漓、品人间的爱恨与情长。”许是曾受过他的影响,我也多多少少有着“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的思想。不止一次地思考过,那些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匆匆疾驰的人们,究竟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至多时眼闭了。在现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人的欲望极力膨胀,似乎永远也达不到边际。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稍一不留神,我们皆会陷入名利的混淖,成为纸醉金迷中的纵欲者,以致犹同《金瓶梅》中的西门庆般,陷入对金钱的绝对崇拜中。然而人生的枯荣,途仕的得失,终属难定,而且就如春云秋叶一般,只在转瞬之间。可现如今那些利欲熏心的人们,一味追名逐利,竟也忘却了那人终归是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走,仿若两袖清风。仔细想想,漫漫人生在世,我们究竟在追求什么?想得到些什么?放不下名与利的束缚,我们终归是具空壳,名与利的枷锁始终让我们不得动弹,甚至迷失自我。
做人当如渊明,无论世间几多烦嚣,自心存莲花,守望自己的桃花源。在那远离凡尘的东篱下,采菊悠然;在宛如桃花源的圣地边,饮酒自斟,本着最质朴本初的心灵安贫乐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沏一杯香茗,沉浮的茶叶便是他动荡一生的形象演绎,他却轻呷一口闭目在幽深的树影里。
许多人不以为然,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懦弱、是逃避。其实,这只是势利小人自以为是的偏见,逃避完全没有资格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之独善其身的隐遁相较。即使说他放弃了实现“济苍生”的理想,具有一定的消极性,但从他坚持高尚的志趣,决不和统治阶级同流合污来说,仍有一定的进步意义。陶渊明的归田,是在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
我们怎样在喧嚣的尘世中让心中积郁的块垒消散?怎样在繁杂的市声里让浮躁的心灵宁静?穿越时间隧道,不妨在陶渊明的南野田园中飘荡,与寂寞的诗魂倾心交谈,或许能让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陶渊明大约是寂寞的。的确,历古文豪,曷不孤寂?然,这不光是对他所生活的时代而言,就是在现代社会,能把他引为知己者的也应该已不多。人们要关心收入、职称、住房,关心孩子的学习、就业、婚姻,关心上司的意图甚至神情,关心自己的仕途升迁……心被各种现实问题塞满的现代人,哪里有闲工夫如陶老夫子一样去观松赏菊、饮酒赋诗呢?从繁华的官场抽身而退,谁能理解他的寂寞?将自我从名利场中放逐,他走得这样的彻底,没有一点藕断丝连。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是什么使得陶渊明意志如此坚决,再也不愿将自己侧身官场?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真情表露,以及“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倾诉,可以感受到他孤洁高傲的人格理想与污浊昏朽的社会现实的背道而驰。正是经历了丑恶官场的历练,感到深深厌倦之后,才有毅然背弃的举动。褪去了官场的浮华虚伪,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争斗,他甘于平淡,毅然辞官归隐。不拘小节的他仍能从房里那把无弦琴中识得乐趣。是啊,“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置身自然,寄情山水,抬头可见南山,低头可嗅菊香。他在南山下种豆,在晨曦中锄草,在夕阳西下时归来,以景当食,对着山中归飞的山鸟举起了酒杯,一切都平淡安详。功名利禄如过眼烟云,陶渊明看透了这些,他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红尘中潇洒的走了一回。
“纵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惧。”弃绝浮华,返璞归真,在寂寞之中安放疲累的灵魂,陶渊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乱世中,当我们见多了沽名钓誉、贪饵吞钩、奴颜屈膝、背信弃义等等卑劣无耻的行径之后,他这样安守寂寞,独善其身,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他执著地坚守着他的精神家园,将种豆、采菊、饮酒、读书、睡眠、行路、乞食等日常生活和草木、飞鸟、片云、鸡鸣、狗吠等日常景物诗化,甚至于将死亡也诗化——“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面对死亡时,不喜不惧,态度超然,连一声微微的叹息也不曾有。有什么,是能够和这诗化的人生相比的呢?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人生是短暂的,人生需要旷达。现代人,请与千年诗魂一道,守住内心的寂寞,别让心灵蒙尘,因为寂寞是一种美丽,寂寞使人诗意地安居!人可以不活的轰轰烈烈,但一定要活的充足自在。陶渊明的理想只不过是一杆狼毫,一杯浊酒,寥寥数笔之间,人世便有桃花源诞生。他在复出,归隐,复出中找准了自我,于是高唱“归来去兮”向自己的理想,大步迈去。
追名逐利的凡间种种,必定伴有着勾心斗角之人心恐恐,一些手段一些心机足以让人窒息。放下物欲诱惑,能让心不受束缚;放下异已之偏见,更能感受天地的广阔,梭罗曾经说过:“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下,他就越是富有。”朱光潜亦言:“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能做入世的事。”有些事,简单点,人才能轻松点,走得远点。
其实,理想应该是一种很纯的概念,如茉莉花香,不应掺杂那些功名利禄的杂质,是发自内心的,抛开世俗观念,只为自己心中至爱,才应该是理想。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只是我们却身不由己的在这红尘俗世中,身不由己,心不由己。
荣华久难居,盛衰不可量。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俯仰中宇宙,不乐复何如。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桃花瓣瓣香流水,缤纷落英满阡陌。寻寻觅觅访幽静,乐享逍遥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