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杨伯峻: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钱穆:有子说:“若其人是一个孝弟之人,而会存心喜好犯上的,那必很少了。若其人不喜好犯上,而好作乱的,就更不会有了。君子专力在事情的根本处,根本建立起,道就由此而生了。孝弟该是仁道的根本吧?”
李泽厚:有子说:“做人孝敬父母,尊爱兄长,而喜欢冒犯上级官长的,少有。不喜欢冒犯上级而喜欢造反作乱的,从来没有。君子在根本上下工夫,根本建立好了,人道也就生发出来。孝敬父母,尊爱兄长,就是人的根本吧?!”
1.孝悌 何为孝?
何为悌?
2、好 四声 的解读
3、鲜 三声 的解读
4、仁之本 的理解
有子(前518--?)春秋末鲁国人。有氏,名若。孔子学生。
有若(前515—?),姓有名若,字子有,亦称有子,比孔子小四十三岁(一说三十三岁),现在山东肥城市人。为孔子得意门生之一。“四贤十二哲”当中他是属于“十二哲”之一。孔门弟子中被尊称为“子”的为数不多,颜渊被尊称为颜子,曾参被尊称为曾子,有若也被尊称为有子。可见其地位不一般。
他刻苦学习孔子的思想,发扬“学而不厌”的精神,以火烙手,以防瞌睡,日夜攻读。
他尊奉孔子,认为孔子是出类拔萃的天下第一圣人。传说是有子和曾子编纂了《论语》一书。
有子主要的思想体系跟随孔子,对孔子的思想往往做出符合原意的解释和理解。根据孔子关于在上位的人能用浓厚感情对待亲族、老百姓就会走向仁德的教导,认为有道德孝悌的人,不会犯上做乱,孝悌是人修养的根本,孝悌是“仁”之本。因而主张以“礼”为准绳,以“和”为原则处理事情。《论语》第2段记载有子曰:孝悌为先和为贵。这是他的思想体系。
他主张治理国家要“无为而治”。宓子贱为单父宰,日夜操劳,事必躬亲。他对宓子贱说,要学习“舜鼓王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的思想。
他强记好古,在与鲁哀公论政时,提出“百姓富足了,国君怎么会不够?百姓贫穷,用度不够,国君又怎么会够”的“贵民”观点。
有子还提出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礼之用,和为贵”、“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善事父母和兄长是仁的根本”等观点,丰富了儒家的学说。
在孔子去世后,他的众多弟子因失去老师,便有一种无所适从之感。而当时的有若,无论在相貌上,还是在言行上,都与孔子生前十分相似,于是大家就像对待生前的孔子那样,来师从有若,故尊称有若为“有子”。
有一天,学生进来问他说:“从前先生正要出行,就叫同学们带好雨具,不久果真下起雨来。同学们请教说:‘先生怎么知道要下雨呢?’先生回答说:‘《诗经》里不是说了吗:月亮依附于毕星的位子上,接着就会下大雨。昨天夜里月亮不是宿在毕星的位子上吗?’有一天,月亮又宿在毕星的位了上,却没有下雨。商瞿年纪大了还没有儿子,他的母亲要替他另外娶妻。孔子派他到齐国去,商瞿的母亲请求不要派他。孔子说:‘不要担忧,商瞿四十岁以后会有五个男孩子。’过后,果真是这样的。请问先生当年怎么能够预先知道是这样的呢?”有若沉默无以回答。学生们站起来说:“有先生,你躲开这儿吧,这个位子不是您能坐的啊!”
有若从此就从师位上退避下来,但因此保留了“子”的称号。
他的孝悌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汉朝设“孝悌力田”、“举孝廉”时多以他的话为依据他主张减轻剥削、寓富于民的思想,成为后世贤臣规劝帝王的名言。
东汉明帝十五年祭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唐玄宗开元二十七(739年)封“汴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平阴侯”;度宗咸谆三年(1267年)以“平阴侯”从祀孔子。清乾隆三年(1738年)升为十二哲。
关于有子比较有意思的话题是“有”这个姓氏十分少见,可谓天下少“有”。据统计目前全国只有3000多人。中国传说远古时期,有个部落首领善于在树上建房子。房屋建在大树上就象鸟巢一样,既可避开野兽攻击,还可防潮。因此这位首领就被称为“有巢氏”,为有姓的始祖。
传说历代皇帝过年过节祭奉孔子的时候,同时祭奉有子,但是就没听说哪儿有姓“有”的人,于是就下圣旨在全国各地寻找,从明朝的永乐年间一直找到清朝的嘉庆年间才找到,然后就给有氏家族免去一切杂役差税,并发放俸禄。
补充说明:
有子与冉求并非同一人。
冉求,字子有,亦称冉有,少孔子二十九岁。冉求多艺,长于政事,孔子说冉求“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以使为宰也。”董子竹在《论语正裁》中说:“有子,冉求也,字子有,鲁人,少孔子二十岁。”这是把二人混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