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天地之间的孤哀子。
个体的人都是孤独的。但我们都有颗敏捷的大脑和一颗敏感的心,只要清醒着的时候就会有无数的想法和无穷的感受。那些所想和所感在我们的身体里翻腾喷涌,时时催促着我们去表达去交流去宣泄。但是现实里我们也没法随便找个人呱噪,即使知心爱人亲密好友也无法时时静听我们丰富的内在。所以我觉得写作是一条既可表达宣泄又安静舒缓的好途径。想想没有写出来的这几十年真是压抑得不轻(此处应该有个表情)。
东坡先生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这仅有一次的人生,活过经历过总想着留下一点这世界我曾来过的印记。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但却有着对历史的无限敬畏。几千年来,人们总是感激和敬佩微言大义秉笔直书写春秋的史官的正义与骨气。无数文化人留下的书信札记日记,构成了这个民族层累的信史,供后人回望和揣摩。“以史为鉴”是这个民族绵延不绝的大智慧。
在中国,大多数识文断字的个体都有书写自己历史的渴望和冲动。即便似我老父亲一般的一个可怜的文盲农民,也希望有人帮他记下苦难多灾的一生,留与后世子孙去品咂先祖创世的不易。记得小时候,父亲常鼓励我们姐弟三个一定要读书读好书,他常感慨文盲太可怜了,心里有也没有办法表达出来,睁眼瞎。清楚地记得那时暗暗下决心要读好书,要睁着明亮的眼睛替父亲带父亲看世界,将来有能力了也要替父亲完成他的心愿,帮他写一部口述史。当然,时间流过,见证了这只是孩童的纯真热忱,时间并没有敌过懒惰和疏忽。如今老父已经七十有三了,不知道上天还给我留下了多少弥补的机会?
如今自己也快年届五十了,大半生走过,风雨兼程。回望来路,多少坎坷多少温情都遗失在岁月的风尘中了,难觅踪迹。过去的人生恰如一幅残存的风景画,模模糊糊,似有还无。多少鲜活生动的当下,都因为疏于动笔而搁浅在旧时光里,荡然无存。
大学时期和往后的几年,对生活还饱含深情与激情,愿意用日记刻画下那些多情的愁思和甜蜜的片刻。后来的后来,日子归于平淡,被生存逼着赶路,经历艰难困苦之后,易感的心渐渐麻木了,逐渐生出了一副悲喜皆不形于色的冷淡面孔。尘世中谓之曰成熟。谁人不知这所谓成熟背后的沧桑?!古人云: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那些生活的痛点,闭住了多少曾经张开的嘴?!一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后,各自躲到僻静的角落里暗暗疗伤去了。
但生命又是如此的不甘寂寞不甘平庸不甘堕落。偶尔就有那么一点冲动,那么一点激情,想挣扎着写下你的心意,记录一下你生命划过的痕迹。所以从早年的开博客后来开微博到最近两年沉浸在朋友圈,字斟句酌半掩半开地用长篇巨幅或只言片语零碎地记录着自己。夜深难眠时,偶然会翻看那些当下的文字,重温自己那颗温润的心,往日历历如目重现,竟至几被那个一路走来的自己感动泪目。即便只是微信的一句话,一张图,往日便重现了。足见记录的妙处。
所以“孤山踏歌”老师呼唤一声,我心即动。此时不写,更待何时?不求在民族的历史中留下点滴,只为印证这世间我曾来过。
想和一群有趣的灵魂一起上路,我以我手写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