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是一场辩论赛,目的不是争对错,而是活的更好。
当别人怒气冲冲来找你,并质问和责骂你时该怎么办?
这时应该先关注他的情绪还是问题?
到底是急于解释还是耐心倾听?
用其他人或其他疾病类比回答算一个好方法吗?
如果你也火冒三丈要怎么做?
我在《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找到答案,这些棘手的问题,运用书中的原理都能迎刃而解。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样,在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入的呼声。同时,它还促使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正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件,并提出明确的请求。它的方式虽然简明,但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因此,不少医院将《非暴力沟通》作为学习医患沟通的必修课。
二、引发“暴力” 的沟通方式
道德评判: 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把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的人,看作是不道德的。你真是个庸医、你一点都不关心我。
进行比较: 比较是评判的一种形式。如你看谁比你好多了,你越是用比较的方法来教育孩子,这个孩子越容易叛逆。
回避责任:
认为自己是迫于外在原因而不得不做,不是自己的选择。如我不得不加班,这种疾病本来就是这样。
强人所难:
如果不配合,将受到惩罚。如威胁,你要是不听我的那就怎么怎么样,你要是不听我的我就不管你。
三、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互素:(诚实的表达)
1.观察。留意发生的事情: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事实是最不容易引起对方反弹的东西,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论。
2.感受。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我们有很多感受,压在心里面不说,因为我们从小到大被忽略过太多的感受。当你摔倒后,妈妈会说起来起来,没那么疼。当你难过委屈的时候,妈妈会说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讲出你的感受,我觉得特别的难过,我觉得很伤心,或者我觉得很失落,这都是感受,。
3.需要。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把感受和自身需要联系在一起,找到感受的根源—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用心体会自己或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一个人只要是生气,一定是他的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4.请求。表达请求而非命令,请求尽可能清晰具体,请求使他人了解你的期待。不是你对我好一点,而是你能不能每周送我一束花。在提请求同时,说明感受和需要,更容易得到积极反馈。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去批评或指责,那就变成命令。
情景:老公回家很晚
错误示范:你每天都回那么晚,你干嘛不死在外面呢?
正确示范:
说出事实:老公这一个星期里面,你有5天都是11点钟以后回来,而且身上都有酒味。
说出感受:我觉得特别的难过,我觉得很伤心,我觉得很失落。
说出需求:因为我希望我们的家像一个家,我希望我们的家不像一个旅馆。
说出清晰明确的要求:我希望你能够每周有三天,8:00之前回来,咱们可以一起吃顿饭,好吗?
非暴力沟通是如何倾听他人?
1、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不论别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且只听到此时此刻的(a)观察,(b)感受,(c)需要,和(d)请求
2、给他人反馈。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便于他人对我们的理解作出必要的补充。
3、保持关注。在解决问题或询问他人的请求前,为他人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
4、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心情倾听时,换一个环境,给自己一点时间和空间。
情景:患者怒气冲冲说:怎么病还没治好?你就是庸医
错误示范:这种疾病本来就是这样,具有不可控性,由于医疗的局限性,我们也没有办法。
正确示范: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您很气愤和不满,是因为这个病半个月还没康复吗?
给他人反馈:是不是我的治疗方法让您感到气愤和不满?
保持关注:我感受到你的焦急/ 担忧,我和主任商量后调整下疾病治疗方案,试一试效果好吗?
如果你也很气愤:你这样说我觉得很没有道理,请给我十分钟时间,十分钟后我们进行交谈。
非暴力沟通帮助我们减少生活矛盾 特别是医患矛盾
非暴力沟通帮助医务人员敏锐地觉察患者的需要,站在患者的角度,用倾听代替解释,得到情绪背后的真相。了解特定的时刻他们需要听些什么。这对改善与重病患者的关系特别有用——此类医患关系常常受到强烈的愤怒和痛苦的冲击。
专注患者 / 患者家属的需要并积极回应,不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是良好的医患沟通方式,也是避免医患纠纷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