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给他一个任务,让他领着一群蜗牛去散步。
不催他,不唬他,不责备他………
“蜗牛”慢慢爬,
他还是彬彬有礼的样子,
不急,不躁,
依旧面带微笑,享受着散步的时光。
突然感觉,那里的微风好温柔。
我们在这张研究学习单的问题引领下,我领着“蜗牛”们在直角花园里散步,感受着直角的味道和气息,领略着直角魅力和风采!
一路走来,我们徜徉在直角的海洋里,我们收获着知识和技能,收获着合作的快乐和美好,收获着经验和智慧,滋养着我们慢慢长大!
就是这样的一个简单的直角号,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标注。而后在对比、交流知道直角它是一个特殊的角,它有自己的符号,而不在是一条弧线。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标注。备课时没有思考。便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学生答:因为直角是直直的,所以标注号就是这样的,还举起双臂,做了个直角图。生:因为正方形有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直角号标注成正方形样子。
而后在学习单上修正错误,有了这一次错误的学习经历,对知识的的记忆会更深刻!
你知道这些角的名字吗?应该放到第一个问题里。
用三角板上的最大角去量量,看你能发现什么?同桌为一组,合作完成。之所以放手让学生去量,是因为在昨天的课上我们积累了叠合法测量经验,(用活动角去找三角板上最大的角,口张的角就大)有些学生遇到困难,有同桌帮助呢。这样的自主探究学习,一方面是让学生发现直角的大小是一样的,另一方面培养着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的能力,从而掌握用三角板的直角去量物体表面直角的方法。
巡视中,看着有些学生把三角板的直角转来转去,不知如何放才好。我没有急躁,没有过早指点,有些技能需要他自己在实践中感悟,静静地伫立身旁,看他们把尺言欢,几经周折后,满脸欢喜。对于教师来说,很简单,但对学生来说,却需要一段时间的思与悟,倘若“好心”说出,恰恰坏了学生学习的事。蚕蛹破茧而出,都要经历一番痛苦,若用剪刀剪破茧壳,使其过早出来,反倒帮了倒忙。
学生经历个体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后进入全班交流环节。在全班交流环节是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基础上的提升。
小组汇报,全班同学交流、评价、质疑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教学目标得以落实。直角都一样大的结论在交流中得出。学生测量的技能和方法在边测边说中落实。先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把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和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也和三角板的直角的边重合,这个角就是直角。
这个问题一石三鸟,它既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操作中发现直角一样大,同时又锻炼着学生的动手测量的技能和学会着数学思考。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数学。在做中学会以数学的视角去思考,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学会用数学的语言去总结做法。
哪一组汇报,都代表的是自己。所以自己也要动手,经历一次测量,不能错失学习机会。
台上台下都是主角。
领着一群蜗牛在散步。我们进入了第四个环节—画直角。
先是字斟句酌阅读题目要求,领会题目要我们做哪件事?怎么做。
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物体,从它身上找到一个直角。关键词:一个直角。
用三角板这个工具把它画下来。关键词:三角板是一个工具。用三角板的工具画直角。
画完后要检验自己画的角是不是直角。(学习单应该加上的)让学生做一件事,就要给他一个完整的做事体系和过程。回头检验是不可缺的环节。
我们领会了题目的意思,明确了题目的要求后,学生开始自己尝试画直角。
从物体身上把直角拓在脑里,而后在借助工具画下来,这是几何概念建立的最好方式。
就让学生们慢慢画吧,不急,等着他们把每一个角画完。
在全班交流中,学生展示着自己的作品,说着自己的画法,介绍着自己的检验方法。将三角板这个工具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在无声无息中学生画的技能得到提升,量的技能再一次得到锻炼。
接下来的第5个问题,打开了学生的生活视界,直角在生活中找到了归宿。
这位同学的反思收获,有的角一眼就能看出是不是直角,而有的不能。这直角的概念已经植入学生的心中了。不能的怎么办?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量一量。
这样操作性强的学习单,学生们第一次接触。我没有因为学生们的茫然而急躁,也没有因为学生们的笨拙的动作而恼火,也没有因为学生们的语言不通而代替,引导、引导再引导,点拨点拨再点拨。让学生学会容易,但要学生会学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得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发展思维,培育情感,更要有对学习的感受和认识。
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要从学生的学习行为指导入手。怎么听?怎么说?怎们想?怎么做?都需要悉心指导。
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发现学生是怎么学习的,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教师对学习也就积累了更丰富的认识,以更好的顺学而导,因人施教。
这样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分享的学习过程。
我领着“蜗牛”们慢慢散步,不急不躁中,不催不吼中领略着直角的风景:字字锱铢句句斟酌地阅读着;破茧般尝试操作着;回头看看中思考着。一路走来,时而唤醒记忆重新组建新知;时而唤醒经验重新解释;时而个人独立思考,时而同桌合作交流,时而倾听全班分享,时而我点拨互动,时而驻足停留,回顾反思收获经验和智慧。体味着学生们破茧而出的“痛”和“喜”,听到了学生们拔节生长的声音。学生们态度主动,积极参与,思维互动中学会着,也会学着,感受着数学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