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连载)
【文章:李发远;图片: 完 璧】
“外东”茶馆地图
除了芷泉街的“一心茶园”外,椒子街对门、天福街南侧有“亚东”茶馆,再过东门大桥向西走,城门洞内有“天河”,东边紫东街有“紫东”,几乎每条街都有一茶铺。除了这些较大的茶铺,东门大桥下游水津街、珠市街也有只摆三、五张桌子的小型茶铺,通常同时经营酒馆。一般还外搭一个吊脚楼于水面,临河开窗。倘邀一、二挚友想图清净,既可品茶又可小酌,倒是个好去处。三开茶过后,还可以把酒临风、凭轩眺望,观舟楫争渡,水鸟翻飞,听捣衣声声,渔歌唱和。
茉莉花茶是成都人的最爱,四分钱一碗,相当于几十年前流行的“三花”。茶社还卖五分钱一碗的“芽茶”,大致与今八十元左右一斤的“毛峰”相似。为了适应各种口味,素茶(即绿茶)四分钱一碗,白开水或自带茶叶三分钱,夏天还备有四分钱一碗的杭菊清热解暑。
如无时间坐下慢品,随便走进一家茶铺,说明来意即可用木瓢舀起冷水就喝,或者向任一茶客讨碗茶吃,也不会被拒。特别是小孩子,一声爷爷、婆婆、伯伯叫后,自有人争着将温热淡茶端到你面前,还要嘱咐你娃儿家不要喝冷水,不要吃酽茶。没有任何人向你要水钱、茶钱。这是当时茶铺的通例,就大众而言,也是与人方便自己才方便的公序善意。
还有类人,穷得连茶钱都没有而又有茶瘾想吃茶,怎么办呢?只好择一熟识的茶铺天天去喝“加班茶”。别人喝了一开、两开后就走了,你再去继续完成。“加班茶”大概取意于此。总有几个喝“加班茶”的常客光顾茶铺,一来就挑酽的喝个痛快,还用手抓起茶叶洗眼睛。有的还帮着堂倌收拾茶具,抹抹桌子,扫扫地,博取堂倌好感。堂倌也乐意,反正是要倒掉的茶,不如卖个乖,常给其留下几碗酽茶,赚个给自己乐颠颠跑上跑下的临时帮手。
一个好堂倌对茶铺至关重要,他决定了生意的兴旺和堂子上众茶客的有序。首先,态度要和气,不得罪买主,远近茶客才愿意登你的门。其次是要勤快,堂子上打扫得干干净净。倘若更能察言观色,招呼应酬得体,那就相当不得了了。就说收钱吧,若是常客忘了带钱或是票面太大,堂倌就会说:“今天我给你垫上交柜,明天来补起就是了。”若是李大爷后来,早到的几个茶客争着给钱,这时该收谁的钱就很有学问,堂倌一般都会收那个既不在乎又爽快的茶客的钱。但也有例外,有时对那个嘴巴上最凶“李大爷的茶钱我给了”,然而又腻腻迟迟这个包包摸摸,那个包包掏掏都还拿不出钱的,堂倌会站在其面前,耐心地等他翻裹肚儿,即使是一张大钱也乐意找补。同时还不断说方言:“别个最先喊,你们都把钱收着别争了。”
其实,堂倌心知肚明,别个包括李大爷已经给他付过几次茶钱了,今天该他这个铁公鸡出点血。虽常言道,“要人出钱犹如钝刀割肉”,但“吃人三餐,也当还人一席”,这才入情入理。倘若几个茶客同时进来,都争着给钱,堂倌会非常识趣地迅速从其言谈举止中辨出今天是谁做东,或谁表现得宽裕大方又真诚,就从谁手上收茶资,其判断一般都八九不离十。
满堂茶客都被安顿下来后,开始有说有笑地坐下品茶。这时的堂倌步履轻快,一手提一把铜茶壶,嘴上叼一根赏烟,耳朵背后也插满。他看到百十号各类人等都被自己调度妥当,脸上荡漾起一种莫名的快意。
(下篇:《紫东正街紫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