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重新翻看《不吼不叫》这本书,还是很有感触。作为成年人,我们都有过对自己孩子或学生发火的经历,尤其是对自己的孩子,第n次的发火也许会有 n次的感到后悔和心疼。后悔自己对孩子刚刚进行的又一次语言伤害!后悔刚才自己怎么没有多一分耐心和包容。而我们的孩子呢?在我们发火后的第n次后,他还是会用讨好的语气对我们喊:“妈妈”。
接触心理学后我更加了解在长期吼叫下的孩子,心理有多么脆弱,这样长期投射下来的阴影,只会让她缺了自信和温暖,甚至糟糕的话心理感受会变得扭曲。
也许我们对此已经有了觉知,也总是自责自己做的不够好,可你有没有发现,大吼大叫时身体里有父母的影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透视下,我们的吼叫源于我们自己的原生家庭,代代相传,我们是对自己的不完形,不接纳。是不是很多时候我们在孩子身上也看到了那个不够完美的自己,也因此更加的不能释怀呢?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提升我们在岁月的痕迹中亦能照见越来越包容的自己,但还是多给自己赋能、多阅读、多感受大自然、多和正能量的人坐坐,让彼此的能量场充满阳光,如此受益的不仅是我们,更有我们的家人。“不吼不叫”提倡的是种爱能力,更是种生活智慧,愿你我都有笑看天边云卷云舒的温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