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在《朗读者》里有一期节目,其主题是陪伴,她说:“为什么主题是陪伴,我想是因为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其实,和陪伴相随的,就没有那么温暖了,它往往是冷冰冰的离开。
为什么是离开,因为没有任何一种陪伴是长久的。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无私的爱来自父母,然而,很遗憾,在我们开始学会独立生活、闯荡人世的时候,父母却渐渐老去,离离开越来越近,而同样地,我们也不能永远地陪伴着我们的孩子。没有了父母的庇护,我们不能像孤岛一般地活着,我们需要以一种结盟的形式——婚姻来抱团取暖,繁衍生息,对抗这复杂的社会。然而,有多少你的爱人并不是你爱的人,又有多少你爱的人因为种种原因不能陪伴在你身边。很不幸,我的母亲,就是这万千不幸婚姻里的一个。
父亲离开那年,我七虚岁,忘记父母离婚的具体日子,只是记得那天很冷,风很大,姥姥院子里的树叶总是哗哗地响。父母去办手续的时候,我自己在姥姥家的炕上又蹦又跳,把枕巾和姥姥的围巾裹在身上假扮长大以后我的裙子,我以“过家家”的形式在假想的成人世界里寻求快乐。那个时候的我不知道未来的成人世界并不是几块破衣烂布就能让人快乐那么简单,也不知道父母从镇上回来之后,我就不再拥有一个完整的家,甚至,不再拥有爸爸。
我忘记回家之后妈妈去了哪里,只记得爸爸(请允许我现在还这样叫他)身披一件军绿色的大衣,对着姥姥家沙发上的那块镜子(记得当时两个小沙发上面挂着一块镜子,然而现在没有了)照了又照,来到炉子边把手烤了又烤,又坐在沙发上,抽了一支又一支的烟,最后他走向我,抱了抱我,他好像哭了,也好像跟我说了一些什么话,然而我都不记得了。后来,我知道他们离婚了,我和妈妈一起生活,最开始那两年爸爸还不时地去姥姥家看我,到后来就再也没来过了。爸爸,这个本应该陪伴我更久的人就这样突然消失了。
有人问我,你恨你爸爸吗?其实在我心里并不恨他,他在我太小的时候离开,我还没来得及爱他他就走了,对他没有什么感觉又何来恨呢?我并不恨他,只是为母亲感到委屈和难过。
母亲是一个很传统的东方女性,温柔,也不太有主见,,但是在谈到关于我的抚养权的问题上,她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之后在抚养我的日子中,虽然苦虽然累,但是自始至终,她没有一句抱怨和后悔的话,她曾说她唯一的希望就是我过得好。
一个单身的、带着孩子的、没有什么文化的、家人也不能给予什么支持的大龄离异女人在之后的几年过得有多么辛苦,可想而知。因为家庭原因,我在小学期间转了三次学,去了三个地方,我也亲历了那段童年中我觉得算是最快乐的日子——没有父母的争吵、没有刻薄的姥姥,最重要的是,和妈妈在一起,但是那段时光也是妈妈最难熬的日子,每天不到五点就起床工作,在舅舅的店里什么活儿都干,甚至是扛着水桶上六楼,夜晚还要睡在潮湿的屋子里……然而我知道,相比生活的困难,令她真正难过的是情感上的困顿,她不知道她还要再这样熬多久,帮她分担的那个他到底在哪里?
婚姻确实能给人带来甜蜜,但是婚姻一旦出现问题,它带来的伤害也是巨大的,尤其是对女性。
爸爸的离开给妈妈带来的影响我想说终生的,我曾经以为妈妈已经忘了他,但当单身的妈妈知道爸爸再婚后,她特别难过,我不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感体验,也不知道他们之见是否有过爱情,但曾经确实在过一起,并孕有一个我,而之后一个人的离开,却给三个人甚至更多的人带来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