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读完本章时,惊讶不已。学生时代读不懂老子,便不再读经典类的书。一是读不懂,二是以为离自己实在太远。但现在看来,都是缘分未到。现今读老子,特别是这本《老子的事》均是沉迷于其中,快乐无比。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没有任何色相、肉眼看不见的存在,就叫“夷”。夷是我们想看也看不见的那部分世界;耳朵听了,但听不到声音,便是“希”;摸了但摸不到的那部份存在,便叫“微”。这种微,小到了极致,比如原子、分子、离子等。很多暗能量是看不到的,但能感受得到。“听之不闻”,字面上理解为听到但却又没听到,从修道层面来讲,是指非常专注于某个东西,就会进入这那状态。这个状态叫“专一瑜伽”。比如沉迷于工作、游戏时,旁人和你说话,你可能是根本听不到的,这便是极度的专注。
而夷希微三者都是不能穷究其妙的,故而混合为一。比如量子力学创立了百年,仍然还是没研究到尽头,科学的探索也是一样。无论在多么稳定的元素中,还是在多么不稳定的元素之中,都是道的存在。无数个条件的聚散离合,让世界充满了纷繁的现象且千变万化。但这些背后,都暗藏着道。所以,此三者只能“混而为为一。
注意,下一段,老子开始表述道体了。
“其上不皦”,就算道处于最高的境界,也不能增加它的明亮;即使日月星辰照耀它,也不能增加它的光明。“其下不昧”,即使在瓦砾、土壤里,道也依然存在,无论多么低下的境界也不会让它变得愚昧、昏沉。
“迎之不见其首”,想要迎接它,却发现看不到它的头;“随之不见其后”,想要跟随它,却又看不见它的尾。
“绳绳兮不不可名”,绵绵不绝,像一团一团的绳子,无穷无尽,如乱麻。事情接连不断,无穷无尽,纷繁复杂,纷涌而来,最终都会归于寂灭,都是幻化,故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没有任何形状、任何外相,无形无相、若有若无、没有任何局限、形而上的。
什么是“形而上”的?精神是形而上的,道体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就是形而上的;相反,肉体、物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就是形而下的。形而上虽然谓之上,而且无形无相,但它需要形而下的东西作为载体,来承载它、显现它、展示它。我们说道无处不在,便是因为万物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他,无数种物质的变化都是在提醒我们道的存在。
所以,古人的智慧,我们应当用于指导当下的生活。要古为今用。这也是先哲们写下这些书的目的。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我们探求古人的智慧、历史中的规律,都是为了服务于今天。以古人的经验为镜,正我们的衣冠。遵循这种规律,是谓“道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