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个同学的爸爸去世了。问及去世的原因,原来是同学的爸爸和自己的老父亲发生了争吵,自己在房间里心里委屈和气愤,一时想不开,躺在床上喝了一整瓶的农药。等所有的家人安慰好这个同学的爷爷后,同学的爸爸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
感叹生命如此脆弱的同时,让我陷入了深思。父亲和儿子出生于两个时代的人,成长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肯定会造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同一件事情有着不同的见解和处理方法,是很正常的现象。
父子之间年龄的差距和阅历的多寡,更进一步的加深了对同一事情的理解差别。理解的不同,在沟通时就会产生语言的冲突。如果双方都是固执的坚定自己的立场,发生争执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一件事情在父子之间发生了争吵,不能说父亲不对,也不能说儿子不是。终其原因,是一个参加百米赛跑的父亲,在赛道上遇到了正在跑5000米长跑的儿子。父亲的焦虑和儿子的不解,造就了认知的偏差,产生了矛盾的升级,最终出现了文章开头的悲剧发生。
怎样才能化解两代人的矛盾,在父子之间建立和谐顺畅的桥梁呢?这个问题关乎到家庭的和睦,关系到家庭中每成员的幸福。中国的那句老话说的好,“家和才能万事兴”。
作为父亲:在家庭中树立威信,保有尊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不可留恋传统封建纲纪不放。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用所谓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来压制自己的孩子,掌控家庭的特权。要正视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差别,要和“儿子”做哥们,建立朋友般的父子之情,相互尊重和理解才是和谐相处的前提。
我很欣赏《封神榜》对三纲的诠释:“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作为儿子:相比于自己的父亲,自己是新时代的娇子和宠儿。经历了自己父母从没经历过的成长环境。在进步的社会浪潮里,儿子一代的认知更为先进,思维更为敏捷。更要学会理解自己父亲的艰辛和不易。他们态度的严肃、管制的苛刻,是因为他们珍惜现在的所有。要学会处理来自父母的语言刺激,那是他们在激励你前进的号角。
要对父亲脆弱的自尊保有宽大的忍耐,随着年纪的增大,年老的父亲会承受更多的压力。为什么血压高的人是我?为什么我不如老张的身体健朗?衰老中的不适和疼痛,让他们在反思中努力寻找满意的答案。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让自己慢慢接受现实和平静心情的过程。
死亡,不是解脱的人生智慧。“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一死并不能一了百了。
最后,一首诗送给大家: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此诗出于慈禧为母亲七十大寿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