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0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孔子对伯鱼说:“你学习《周南》《召南》了吗?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周南》《召南》,就好像面对着墙壁在那里站着吧?”
知识点:
《周南》《召南》是《诗经•国风》中的头两部分篇名,周南和召南都是地名,这是当时的民歌。周南、召南简称二南,是周公和召公所治地域的民风,为十五国风之首。今存周南十一首诗,召南十四首诗,像著名的《关雎》《卷耳》《汉广》都在其中。
注诗家历来认为,二南这二十五首诗很好地反映了文王与周公的德治风化,是《诗经》中最纯正的部分。所以孔子特别提醒儿子,入门的办法,要首先把二南学通、弄懂。
17.11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孔子说:“总说礼呀礼呀,难道只是说的玉帛之类的礼品吗?总说乐呀乐呀,难道只是说的钟鼓之类的乐器吗?”
17.12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yú)之盗也与?”
孔子说:“表面态度严厉而内心怯懦,以小人作比喻,就像是翻墙打洞的小偷吧?”
17.13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孔子说:“阿谀媚俗毫无原则,却又装出一副有道德持守的伪君子,就是道德破坏者。”
17.14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孔子说:“走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传播的行为,这是对道德的背弃。”
17.15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孔子说:“可以和一个心地窄小的人一起事奉君主吗?他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是担心不能得到。已经得到了官位,又总是怕失去它。如果他总是担心失掉官职,那他就没有什么非分的事不敢干了。”
17.16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孔子说:“古代的人有三种毛病,现在恐怕连这三种毛病也并非原样了。古代的狂者是肆意敢为,而今日的狂者却是放荡不羁;古代的矜持是方正威严,今人的矜持却是忿怒乖戾;古代的愚笨不过是直率,今日的愚笨者却充满了欺诈啊!”
-----孔子很不喜欢的“乡愿”,你是怎么看待这类人的?孔子对他们的评价是不是过于苛刻了?
乡愿者,也就是老好人们,在我们的组织内普遍存在,他们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老好人是原则的终结者。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不管是哪样,我们都可以看到原则,只不过君子一心为公,小人只图私利。违反原则的人实际没有破坏原则,因为你知道他违反,说明原则还在,而老好人的和稀泥,直接动摇了原则的基础。
2.老好人是错误的保护伞。
就好比只要发生机非事故,不管是不是行人的问题,交警都要认定机动车也有不同程度的违法。这种情况下,等于是变相鼓励了错误的行为,充当了错误的保护伞。
3.老好人容易被误认为楷模。
你没认出一个坏人,损失是有限的,因为从你吃亏的那一刻起,你就认识了。你如果把一个老好人当成好人去学习,你的损失才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出了问题你也意识不到真正的问题所在。老好人横行的组织,并非一团和气,只不过矛盾被盖上了遮羞布,早晚有一天会被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