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山河之书》
文化之路,历史脉络,旅游
应该是第一本正式看的余秋雨的书。大概年纪小的时候被那些所谓大家文学的晦涩难当、含蓄表达恶心到了,很长一段时间都避之不及。等长大后的现在,终于有了勇气和时间,才突然发现,所谓的大家其实真的是值得被称道的,至少在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很厉害。想想彼时年少时在《文化苦旅》的扉页上写下的45度明媚忧伤的话,真心是矫情而又幼稚。
整本书不是原来常看的游记里对景色和景点的铺陈,而更像是一个游者在漫步时脑中所勾勒出的当地曾经辉煌或者衰败的景象。有我所了解了部分的历史,也有一无所知的背景;有我去过也觉美丽的地方,也有即使去过却没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虽然还是出现了不认识的字,可是整体没有艰涩和读不下去的感觉。不会有情绪迸发消耗殆尽,不会有被戳到痛脚的恨,却也免不了有深沉的痛和悲,但更多地是着眼于人类、文明、历史。站在制高点俯视人生,发现所谓得到和失去都不是那么重要,心境平和,才能继续下段旅行,更确切是漫游。
莫高窟,那个坐落于甘肃敦煌的石窟,那些各式神貌的菩萨,那些翩翩飞舞的飞天,那些瑰丽而引起外来侵略者觊觎的壁画,在余秋雨先生笔下,都仿佛带着原有的形象和生命力。而反观自己,虽然没去过莫高窟,但去过的石窟也有那么几个,此时脑中能回想起的,也只有昏暗的灯光和或大或小的菩萨雕像。他们有时狰狞,有时威武,有时富态,有时慈祥。也许我虔诚地跪拜了,也许我平淡地走开了,但几乎可以说,他们没有在我生命中留下任何哪怕一秒钟的叹息。
我爱美景,爱旅行,但想让我说爱石窟,真的有些过于勉强。
读这本书的时候,经常能感觉到先生的失望。有失望于曾经有辱斯文的祖先,有失望于过去那些疲弱不堪的朝廷,也有失望于现在一无所知的我们。作为唯一没有灭亡的文明古国,有太多太多可以让我们惊叹的、挖掘的、痛惜的、延续的大山湖海和文化内涵。可是讲真,他们让我们惊讶,却也难以亲近。他们是那么让人仰望,仰望到我都不敢承认,那是我的故乡,那是我的国家,那是我曾经走过的地方。跟他们的浩瀚底蕴相比,我显得多么无知可笑。
好吧,整篇都要变成我的自怨自艾了Σ(っ °Д °;)っ。应该说可以透过这本书,更好地看看我们生活的这个地方,她曾经那样辉煌与美丽。
Q:讲真,壁画、雕像、书法、绘画、建筑,如何快速get入门欣赏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