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在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到了庐陵县去做知县,在那里他讲学,教化群众。后来,王阳明升到了南京太普寺少卿这个官职。
在王安明回到南京的路上,他遇到了他的学生徐爱,徐爱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这次遇到王阳明在升官的过程当中,碰巧他这次和王阳明的官职都在南京,于是徐爱和王安明先生就一起乘船回到南京。徐爱是一个十分好学的人。于是他在与先生一起乘船的路上,就一直在问先生学问,在刚开始他还没有理解先生的学问,由于受到了朱熹礼在心外的感染,学爱对先生心即理的学问既有质疑,并且还非常惊讶,可是后来他去对照是自身去见先生给他讲的道理,开始相信先生的学问是先秦儒学的嫡传,他发现朱熹的道将本体和功夫一分为二,也就是将内心的心性和外界环境事物上的理一分为二,当然徐爱刚开始也是受这个的熏陶,而觉得王阳明的学术是奇怪的,可是经过实践,他发现本体与功夫合一,也就是我要你所谓的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儒学的道理,才是真理。
自此之后,徐爱就成为了阳明先生的最重要的弟子。而在王阳明先生45岁的时候,经过上述王良的推荐,他到各地平息盗贼的反叛,说白了也就是农民起义,王阳明很快的将那些巨寇都平息了,这也就成就了他平寇非常快的功绩,他自己也受到了朝廷的封赏。而在这个的过程当中他的做法与一般的人做法十分不同,王阳明以儒家教化百姓,开导民心为本,可是与此同时他也遇到了一个十分不幸的事,就是他曾经认定的传道弟子徐爱,英年早逝。那么在这种种事件中,王明先生的哪种行为最特别?
其实第1点比较特别的就是在徐爱去世的时候先生痛哭,其实这一下子就让我们联想到孔子哭了颜回,两者都是在所有弟子中悟性最高的弟子,也是十分好学的弟子,并且也都是两位圣人都很看重的弟子,看上去是十分相似的,但其实也有不同的地方,就是在孔子为颜回而死痛哭的时候,已经是孔子的晚年,孔子在那时已经经历了周游列国,并且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于是在这之后他已经寄所有希望于讲学传道,而颜回也正是那个他已经既定了那个传道的人,也就是颜回这么一个弟子已经寄托了他这一生所有的希望,以及把道完整的传下去的可能,让颜回做自己的继承人,这已经是内定了的事情,但是就在这个时候颜回却去世了,这对于孔子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打击,这也许意味着他的道就此无法得到真传,而慢慢的没落并且失传。但是王安明先生哭徐爱就不一样了,在学爱去世的时候,王阳明先生还正值中年,对于已经晚年的孔子来说,他还有无限的可能和希望,并且学爱的学问也还没有达到颜回的那个境界。两者的处境是不一样的。所以颜回与徐爱是不同的,王阳明与夫子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这是第1点,第2点就是王阳明是一个文人,他是一个读书人,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带兵打仗,这是一个十分罕见的事,也是各个士大夫做不到的事情,也就是三不朽的立功。他做到了立功,安邦定国,是一个少见的做到了政统的同时也做到了道统的人,因为仅仅有道统,无法去很好的治国,每个人的道德水准是不一样的,而到王阳明上面的最后,他已经做到了儒家所说的,三不朽,他立功立德立言,其中立言和立功在这里都有体现。
后来朱宸濠反叛,那么,这么一个举动对于大名江山来说意味着什么?首先站在皇帝的角度,对于大明江山来说只是更新换代,皇帝失去了他的皇位,换了一个人做皇帝。但是对于百姓来说,却是生灵涂炭,无法很好的发展,而王阳明也是这么想的,王阳明并不是因为死忠于皇帝而去主动平反,而是因为他认他觉得百姓太苦了无法安定的生活,于是他为百姓而主动平反。但是其实他这么做,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举动,因为在当时他正奉命到福建去平反,可是当知道朱宸濠谋反的时候,他就没有皇帝的圣旨,可以说是一种违抗圣旨的行为,而这对于当时那个时代来讲是砍头或者株连九族的大事,这样的一个是正常人是不敢的。那么王阳明先生在这个举动中还有其他的特别之处?王阳明先生此次前去平反,是逆水逆风行舟前去,其实像他这样的处境的人有很多,一般都有三个选择,第1个选择是投靠朱晨豪这一方,因为在当时朱宸濠的叛军比朝廷的军队要有10倍之多,并且,朝廷在当时毫无准备,可以说是没有胜算,于是在当时投靠出神豪是一个对个人最有利的选择。还有一个选择就是逃走,逃走并没有违反朝廷的法律,也不会过多的背上叛国贼的骂名。其实还有第3个选择就是在当时,一些儒生们会有自己心中的道德底线,在这时他们会拼死反抗,可是那些儒生们并不会武力,所以只会用嘴骂朱晨豪,最后的结果就是于事无补,并且自己还会死去。这是当时那个时期的人们会做的三个选择。那么王阳明先生会选哪一个呢?
当然一个能做到在中年到晚年时期就立功立德立言的人,自然不是一个一般的人,他有第4种选择,就是抗旨反抗,王安民在有很大概率成功不了的情况下,还是逆水行舟去做了,他这样做不但自身有生命危险,并且还是违反了朝廷的命令。对他来说都是无利而有害的,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实这正是因为先生特别,他在为苍生百姓而谋,这也就是我们在古书中所读到的动为苍生谋的举动,他以他的圣贤梦作为支撑去这么做,而这也就成为了儒家的典范,在先秦时期的两位圣人,孔子和孟子都说过这样的话,孔子是杀身成仁,孟子是舍身取义,而王阳明这么一个举动,则叫做义之当为,王阳明所注重的点是,这件事情该不该做,如果这件事是正确的,是应该做的,是让他可以实现做圣贤这么一个志向,那么他就会去做,不会顾虑其他的,这也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义之当为。而这也就是王安明先生的特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