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次,阳明发展了“磨镜”的学说,说明了知行合一的根本。此后的经历中,他也开始通过教学和政治不断外推仁心,动为苍生谋,并且持续超越自身。那么通过在他的“行”中,我们能看出什么?既然能被后人尊称为圣贤,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在他40多岁时,王阳明的弟子徐爱升为南京工部员外郎,恰好是阳明先生工作的地方。师生两人就又得到了在一起谈道的机会,一本《大学》让其踊跃痛快,胸中混沌复开。那么为什么弟子徐爱在最初的时候会“骸鄂不定”?我们可以结合一下当时的主流文化,也就是儒道之一—程朱理学。他当时统治江湖,并且非主流的就是朱熹理学文化,在当时的天下读书人中,这是公认的必学门道。徐爱肯定也是些读书人中之一。但是当他听了阳明的心学,也就是求道于内,肯定会有三观尽毁的感觉,两道出发点完全相悖,感到完全不能认同。同时也有困惑在其中。那为什么再后来会“不觉手舞足蹈”?其实结合一些文段“格物是诚意功夫,明善是成身功夫,穷理是尽性功夫”,我们可以看出理学是“一分为二”的,内在为心,而求道于外,用阳明的话来讲就是知行无合一。如此一来道便很难落到心上。在学习阳明之道一段时间后,他明白了心即理,也就是行合一。致知和行动其实是一回事,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求道并寻见人生方向和意义。而且如此也和孔子的观点相符!孔子作为儒家创始者,自然是读书人们的榜样,徐爱也就乐在于道中。其实阳明道的根本,准则上其实和孔孟之道一样,但是他特别之处就在于可以通过准则和反向的理学继续向内推,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良知”。在追求人性本质的过程中,其实也拓宽生存的意义。徐爱遇此,怎能不大悟大手舞足蹈?另一方面由此将外推、实践与自身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有了自己的学说。
这就是他的特别之处,之一。
在先生45岁时,江西一带发生了严重的贼盗事件,于是他便去平。江西这个地方因为地形容因,世代以来都很封闭,并且还是三省交界处,基本没有官兵去管。即便有盗贼事件,平寇也没有成功。但是阳明一来,情景大有好转,甚至得到了皇帝的赏赐,民众都纷纷立阳明的祠堂去“祭祀”他。可以看出他在这件事上的作为。但为什么阳明就成功了?不是说以前的官兵都评不了么?这些盗寇不就是出来属于老百姓吗?阳明的厉害其实不在于军事上有多牛,而是在对人心的教化和疏导上。因为他知道每个人心中都有良知,也就是孟子所讲的四端(性本善)。心是行动之本,教化心才能“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羞耻之心才是促使每个人反思的关键。况且当地的百姓希望有盗寇吗?肯定不希望。这就是阳明的特别之处。建功立学两不误,这就是真正的知行合一,内外同时up。对于一般人来说真的很难做到。况且阳明还是一介书生!所以这就提到了另一个点,也是非常要命的一点。我们可以想一下,一般道统和政统需不需要有区分?是需要的。我们在想象一个所谓的超级圣贤能不能一定治好国家?再想一下,孔子不仅提过“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同时也讲究“恕”,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不区分道政,直接用道理去治理地方,真就成了强迫的道德绑架。这是万万不可取的!这种偏消极面的仁心外推,这是维持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根本,也是“仁”在造字上的原意。所以这是否意味着我们需要针对这点进行一些突破?(暗示)
以及同年,他和弟子刻了很多书,这些举动其实就是立道统。但是不久,他的弟子徐爱去世了,阳明悲痛至极。这一幕似曾相识,没错,和孔子颜回相同,徐爱和颜回都是道修炼境界高,并且命短。两位老师都为之悲。但是其中也是有区别的。颜回当时的修炼已经非常拔尖了,道发展成熟,但是此时徐爱年纪还小,境界没有宴会高,即便潜力十足。而且阳明本人此刻也只有45,不像颜回死时孔子已经71岁。
在阳明48岁的时候,他奉皇帝诏令去福建的地方平息叛军,但就在这路上,突然得到江西地方潘王朱程皓的反叛举动。阳明着急的返回吉安,开始会和军队,准备面对接下来的事情。宁王反叛,本来地方潘王是没有任何军权的,但城壕却通过贿赂中央官员以及世世代代的努力,成功地背了10万兵。这证明他蓄谋已久,并且在打开旗号之后就称帝。此举动对于大明江山来说意味着什么?在我看来首先意味着“上梁不正下梁歪”,与明朝中央政府腐败是有一定原因的,统治力下降。而且在百姓的角度而言,意味着民不聊生不太平的日子又到了。天下苍生都要为之负责,不能过好日子。那么杨明面对此采取怎样的措施?首先有一点非常要命,那就是他没有受到皇帝诏令就去私自评判。虽然的确说南方发生了危险,评判也是为了明朝好。但那时候不像现在有互联网,传播消息非常慢,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且皇帝本来是让他去福建平潭,这么一来,就是违抗圣旨。进一步发展就是杀身之祸。一般人可不敢如此。传习录中说很多在阳明军队里的将领在失败之后不是逃窜就是加入宁王团队。甚至他与忠臣、奸臣的行事方式也不同!并且同时他也采取了声张虚势的方法,让宁王认为有几万兵,拖缓了宁王的进度,同时为他争取到了为皇帝上书的时间。又在赣江遇到了神奇的北风,成功到了九江,并开始准备。
其实阳明表面上看上去特别,事实上是有自己内心的坚守,不仅有圣贤梦的指引,还有自己学说的实践。并且此刻他已经参透生死,对于后果已经明了一切。这是她在行动起点特别之处。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行动和实践就是建立在自己的学说上的。可能一般人连自己的话语,甚至是学问,都很难做到。阳明在这点上真的很特别。证明他的考量不在于功名利禄,而是面对外在世界义之当为。用孔子的话来讲是“杀身成仁”,用孟子的话来讲是“舍生取义”。这就是她特别之处。看起来常人一如,但在实践中,他是当之无愧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