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对待一件事情的时候,都有自己的一套固定的“应对模式”,当我们运用同一个模式去面对问题,每次所产生的结果是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模式恰当的人,一次次顺利地走向成功,而模式不恰当的人,处处受到阻碍,总是失败。
而我们能形成一种模式,是由于在我们的思想中有一个信念。信念决定了我们的行为,也会间接的决定了我们的活着的状态。
我们的思想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信念,他们在不同的情景下决定着我们的行为和反应。而在这些信念中,有一些并不适合当下的情境,这时信念就会变成一种阻碍,阻碍我们去适应新的环境,当然也就阻碍了我们形成恰当的模式,自然也就很难走向成功。
这种叫“限制性的信念”会使我们形成一个“不成功”或者“不幸福”的模式。给大家举个对例子,能够对限制性信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南方的夏季总是酷热难耐。徐斌被一阵阵刺耳的蝉鸣声吵醒,一想到又要在蒸笼一样的驾驶室里度过一整天,心里异常那个烦躁。
徐斌是一家电缆公司的货车司机,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将厂里的货物一车车的运输到指定的地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没有节假日。工作乏味单调,也很辛苦,但是除了开车这一门技能,徐斌什么也不会。自己还能做什么呢?徐斌常常在心里反问自己。
徐斌也是个勤奋的人,每天都矜矜业业地把事情做好,正因如此,深得同事和领导的喜欢。
有天当他正在认真的做全车检查时,电话响了。
徐斌一看,是队长打来的,他说:“队长,您找我?”
“小徐啊,张总今天要去广州上课,他的专车司机王师傅请假了,你今天去替王师傅帮张总开车,现在马上来我这里拿钥匙,张总马上就要出发了。”
“那公司的货......”
“我已经安排别的人送了,把你的车钥匙交给我。”
“好嘞。”
突然摊上这样一份美差,徐斌心里美坏了。
将张总送到教室以后,徐斌就把车送到地下室,打算在这辆豪车里好好睡一觉。
张总是对员工很不错的老板,中午下课后,吃饭时还叫上徐斌。席间,张总问徐斌“小徐,你上午在做什么呢?”
“张总,我在车里开着空调睡觉呢。”徐斌开心的说。
张总一想,天哪,开着空调睡了三个小时,这得耗多少油?
张总是个精明的商人,对徐斌说:“小徐,要不下午你和我一起去听课吧,别把时间浪费在睡觉上。”
“什么课啊,我哪听得懂!”徐斌有点难为的挠挠头。
“听不懂就在教室里睡觉吧,教室里的空调很凉快。”
就这样,徐斌就跟着张总走进了教室。本来是张总的一个为了省钱的决定,却不经意间改写了徐斌的下半生!
这一堂课,讲的是“限制性信念”。
徐斌走进教室本来是想找个凉快的地方睡觉的,可是,一走进教室,他就再也睡不着了。
老师的一句话一直萦绕在他的耳畔:“世界无限,除非你设地自限!”
回去的路上,她一直在琢磨那句话,终于鼓起勇气对张总说:张总,我不像当司机了,我想转做业务员,您看行吗?
张总很吃惊,没想到他居然开窍了,于是决定给他一个机会。他说:“那我给你三个月的时间尝试业务员的工作,如果你做不好,就还是做回货车司机,怎么样?”
“谢谢张总,我会努力的!”
三个月后,徐斌顺利转正;三年之后,徐斌成了全公司销售业绩最好的员工。
不愿意当小司机的徐斌,自然也不会当一个业务员,哪怕是业绩最好的业务员。之后,他一直在努力突破自己的一个个“不可能”,通过不断努力、学习,现在的徐斌有了自己的公司。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认为自己做不到,将自己限制在一个狭小的底层的世界中。
我们从徐斌身上充分看到了“世界无限,除非你设地自限”这句话的威力,不断突破自己的限制,才能从小司机变成大老板,才能变成幸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