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的勤奋都只是自己感动了自己。
千万不要自己感动自己,大部分人看似努力,考试前熬夜看书到凌晨4点,连续几天只睡几小时,多久没放假了,如果这种程度的努力都值得说,那么一年到头在地里辛苦劳作的农民伯伯,在生产线、裁缝厂工作的工人岂不是更努力?
我高中的时候就有这个习惯,每天晚自习下课10点,我10点半坐在书桌前开始看书,不到20分钟就会开始打瞌睡,我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学习效率很低,我知道我坐在桌子前唯一会做的事情只有睡觉,但是我还是觉得,至少我更努力了,我是在书桌上睡觉的。
在书桌上睡觉和在床上睡觉有区别吗?没有,所以我的成绩还是很差,但是我觉得我自己努力了。
任何一种没有价值的努力都只是无用功。
如果每天加班还是无法交出让人满意的方案,还是没能赶上项目进度,还是无法完成活动目标,我们要做的不是安慰自己已经很努力,而是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你的做法有问题。
但是我发现真的会有一些公司特别喜欢这种努力的假象,喜欢员工在公司待着,哪怕是在周末,如果老板在周末看见你还在公司,就会觉得“嗯,不错,是个好员工。”如果你付出了很长时间,很多心血都没有起色的话,也许真的不一定是你不够努力,而是你的方向错了。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每完成一件事情,都会获得一定的快感,从而沉溺其中。
我开始工作的时候一个月需要更新10篇头条文章和4篇公众号文章,第一个月的时候每天很努力搜集素材认真写作,第二个月的时候我找到了一些窍门,第三个月的时候我两天就能完成一个月的工作。我在这种简单的工作里得到了满足,觉得自己已经能够匹配我的岗位。
只愿意做简单不用思考的事情,沦陷在轻易获得的成就感中,这种行为经过一段时间与空间的跨度,会逐渐废掉我深度思考的能力。如果每天都是记流水账似的写东西,你写10年,只会打字更快一点,没有其他进步。
我在做完素材搜集工作应该做的是,用怎样的行文方式来写这篇文章,设置什么转折点、笑点、感动点,文章标题如何取,排版怎么做,头图怎么选择。
150人定律
社会学里有个很著名的定律,叫作150定律,也叫“邓巴数字”理论。我们大脑能够比我们提供交友的数量有限,这个限制就是150人。
现在大多数人使用的社交工具应该都有微信,当年年轻气盛的时候我们还因为谁的微信好友多而羡慕。微信好友数真的能说明什么吗?真的不能。在你自己没有多大价值的时候,你的微信好友只是个名字。
看过一个节目,一个求职的小伙子说认识知名企业的董事长,当他拨打电汇无果的时候大家才知道,原来这个小伙子只是在一次活动上拿到了这位董事长的名片,这样的人脉真的不算人脉。人最大的交友数量只有150人,也就是说你最多需要维护的也只有150个人而已,太多和你不会有关系的人真的没必要在意。
你的一个赞是我努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