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整理行装外出授课,但今夜再读《论语》,收获依旧让我喜出望外。
濮阳戚城遗址公园外,是子路纪念馆,门前常聚集一些贩卖文物古玩的商贩,明眼人都知道是假货,鲜见有人购买,也不知道那些商贩收入几何。但这里有我最爱的旧书摊,今年夏天,在子路坟旧书摊淘来一本岳麓书社出版的精装本《四书五经》,古语原文,不加任何注解,欢喜非常。
研读古语原文最妙之处不在注解,而在冥想。面对文字,每个汉字都认识,但这些汉字奇妙地组合在一起,所衍生出来的意义,文字背后所遮蔽的含义,却宛如天书。
我就是这样,在北方落雨的清冷夜晚,趁着超市快到打烊之前买回一包香烟,急急燃上一枝,然后,对着文字发呆。
孔子与左丘明,鲁国同一时代的政治家,他们共同关心的话题是什么?是待人接物的社交,还是为人处世的交友,无论哪一点都有点小,不符合两个人的理想志向与现实作为。他们关心的应该是国家政务,如何营造良好的官场生态环境,如何树立正确的做官风气,只有基于这一点出发,才能透过文字,感知孔子的良苦用心。
奴隶社会是身份社会,奴隶主对下属有绝对权威,甚至有生杀予夺的特权,伴君如伴虎,搞不好惹了领导生气后果很严重,轻了打板子,重了掉脑袋,所以官场中人谨小慎微是完全能够理解的。但孔子考虑的是“履职”问题,你身为一个国家官员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
中国自古便是“官本位”思想盛行的国家,这和中国特殊的历史与文化有关,在一个严格讲究身份的组织体系中,官大一级压死人,所谓下级官员要想坚持个人主观意志是很困难的事情。但孔子强调一个前提,那就是“我爱领导,但我更爱真理”,如果领导者是正确的,必须服从,这是身为下级官员的本分,但如果领导者是错误的,对不起,我不能因为你是上司就怕你,就违背真理屈从你,这首先不符合我作为国家官员的身份,同时也不符合我做人的原则。
孔子是个很“轴”的人,轴是北京方言,具体来源已经不可考,大意就是这个人脾气很固执,听不进人劝。在《论语》中,孔子就通过别人的嘴,表达自己是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明明知道在体制内坚持真理是要得罪人的,但我不能因为害怕得罪人就违背真理,这种敢于较真的态度,如今是越来越少了。
一个社会真正的悲剧,不是坏人在作恶,而是好人在沉默。
放在当下社会语境,组织内如何建立良好的政治生态,如何建立一支有正气的干部队伍,如何实施有效管理?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语出《论语·卫灵公》)大儒朱熹《论语集注》解读为:“小不忍,如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啥意思,身为领导,面对身边花言巧语的下属,盲目屈从领导的下属,过分阿谀奉承的下属,必须要狠下心来,痛下狠手,将他从组织中剔除出去,不能因为照顾情面而姑息养奸,最终损害整个组织的利益。
在国家和组织利益面前,所有的人事都是小事,不能为了顾及某人情面,照顾个人感情,维护个人脸面而以牺牲集体利益为代价。如果作为一名肩负组织决策的领导者,连处理人事这样的小事都不能忍下心来,痛下狠手去做,势必会因小失大,最终损害集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