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一篇韩愈的古文以消遣。
子产不毁乡校颂
韩 愈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1)(首句点明作者的立场。)。以礼相(2)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3)。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4),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论述子产事迹,基本上就是改写《左传》原文。)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 成败之迹,昭哉可观。(对比议论,主题不言自明。)
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是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展望式议论,增加感染力。)於虖(5)!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回到当下,古今对比,点明全篇主旨,并回应篇首。)
可以看出全篇结构如下:
开篇摆明立场——叙述——议论——展开议论——点明全篇主旨,行文脉络清晰明了。
〔注〕
(1) 郑之侨: 子产(?—前522)。公孙氏,名侨,字子产,春秋时郑国人,自郑简公时始执政,历定、献、声公三朝。
(2) 相: 治理。
(3) 嚣嚣: 议论繁多貌。
(4) 否(pǐ匹): 恶。《庄子·渔父》:“不择善否。”
(5) 於虖: 即“呜呼”,感叹词。
韩愈此文改写《左传》的原文是这样的:
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
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可以看出韩愈在转述子产事迹时,是做了适度的剪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