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巧,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位朋友提到了“时间颗粒度”这个概念,对于这个概念,我以前也读到过,本来感觉自己不算陌生,但是仔细一想,却又发现自己无法准确的说出这个词的意思,于是心有愧焉,自己查了一下资料,梳理了一下自己对它的看法。
简单说,“时间颗粒度”就是一个人管理时间的基本单位,也就是你能有效利用时间的长度,一般来说,这个长度越短越好。举例子来说明一下:
有的人,能利用五分钟、十分钟的空余时间干一件事,比如说像吴军老师。吴军老师身兼数职,不能说不忙,但却总能从容淡定,事业、生活、爱好样样都兼顾,而且样样做的还都很好,他介绍自己的秘诀就是能利用好“边角料”的时间,比如在等女儿放学的十分钟里,就能写专栏文章、处理邮件。所以吴军老师的时间颗粒度大概是十分钟左右。
刘润老师也专栏中介绍过自己的时间颗粒度,他说他的时间颗粒度大概是在一刻钟到半个小时之间,也就是说他最少能在这个时间段内干好一件事。我记得他提到过一个细节,他在出机场去专车的路上,大致就能回复完读者的留言,我觉得他的时间颗粒度应该更小。
都在说这是一个时间碎片化的时代,总有人抱怨拿不出整段时间做事情,我想,应该是他们没有刻意去训练自己的“时间颗粒度”,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时间特点。
说到这里,我也测算了一下自己的时间颗粒度。因为我近阶段时间还比较宽裕,所以能拿出整段时间做事情,但是我有一个习惯,就是记录时间,我会专门在一个本子上记录下自己每个小时做的事情,这是我从柳比歇夫、李笑来老师、汪晓川处学习到的一个方法。所以,我的时间粒度大概是一个小时,当然,有时候更长。一般而言,我习惯以一个小时为单位干事情。
我想,在面对未来越加碎片化的时代,做好时间管理会更加重要,所以我在这里谈一下我对时间管理的看法:
1、首先,尽可能的抽出整段的时间做事,毕竟转换不同的状态,容易浪费时间。
2、对于不重要的事情,尽量不做。比如做事做到一半爱刷一下微博、比如对每条微信都秒回,这些事情不做,对你的生命质量丝毫没有影响,只专注于做最重要的事情,才能让生活既轻松又充实。
3、学会刻意练习自己的“时间颗粒度”,有意识的去纪录时间、管理时间,最起码要有这个意识,在《奇特的一生》这本书中就介绍了柳比歇夫高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