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拾起这本书的机缘是阅读海发起的一项共读活动,而动机有两个:一个是完成共读所获得的奖励,另一个就是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因为每一篇章的阅读都都是对自己沟通行为的检视,同时为未来的沟通提供了榜样和动力。
这本书共有11章,目前刚刚读完一遍全书,阅读中一边感慨书中的巧妙见解,一边却又忘却了很多框架性的知识点。所以这一篇读后感仅仅通过目录,结构记忆对整本书的梳理,其中包含作者思想火花和洞见冲刷我思想所留下的痕迹。
一、沟通和认同
认同是自我概念和外界世界之间的平衡。我们每个人,在年龄、性别、职业、家庭、文化背景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现有的样子和我们所认为的自己的样子。这种自我概念既影响着我们的自尊,影响着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和我们对别人的看法,影响着人际交往的博弈。
当然自己和他人永远隔着两层肚皮,不要说别人不能完全了解你的想法,甚至是你自己也难以分毫不差地向别人表达自己。这既需要我们花时间不断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来表达自己和恰当地展现自己。
我们通过自我袒露来发现与他人的交集,拉近距离,向外界树立自己的形象,但自我袒露也要视场合和对象的不同而有所调整。这种调整方式,既包括公开自我和隐私自我之间的协调,也包括通过沉默、谎言、模糊、暗示等技巧来避免冲突,维持关系。
二、知觉
知觉是个人对外界的感知。知觉的形成包括信息的选择、组织、诠释和协商,信息的选择是后三者的基础,这四个过程都会受到生理、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形成知觉的时候,容易认为别人做的不如自己,带着成见看问题,受第一印象所影响,受期待影响,受信息的主要特点所影响。一方面,这些偏见皆出于习惯,这里只要意识到这种偏见,尽量从全面地角度看待信息,看待他人,就会避免因偏见而造成误解。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别人会因为知觉的倾向,而关注于对我们的第一印象和主要特点,所以在重要场合,尽量维持良好的第一形象。
由于知觉本身的主观性,而对方的想法又常常在外显的过程有所扭曲,所以在沟通过程中可以利用知觉检核来验证自己的判断是与对方的想法所一致。避免知觉倾向的另一种做法,就是具备同理心,从对方的角度获得观点、感受情感、给予真诚的关心。书中提到了枕头法的五个思考角度:1、我对你错,2、你对我错、3、都对或都错,4、议题不重要、5、都有理。此时,换角度思考的动力和跳出固有思维的能力比呆板的代入更为重要。
三、情绪
关于沟通中的情绪问题,我最早是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意识到的,但《沟通的艺术》这本书似乎将情绪完全归为由内在思维对感知进行加工后所形成的生理反应的外显。情绪的感染力大于语言的感染力,所以恰当地表达情绪具有重要的价值。由于情绪是一种生理反应,它不会说谎,所以要学会察觉、辨认情绪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另外要使用准确的情绪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描述他人的情绪。
关于情绪表达我最受启发的一个原则就是“为自己的感觉负责”,因为情绪个人通过自己对事情的感知而形成的,此时往往换个角度,情绪就会有所缓和,所以不能将情绪归咎于他人。遇到问题,一定要通过沟通来正面解决,而不要通过负面的情绪压抑自己。
抱着解决问题的角度,就要区分有助益情绪和无助益情绪,既要适当地释放情绪、积极跳出情绪,又要理解无助益情绪的来源,积极化解情绪。
作者在这个章节还提出了一个非理性思考对无助益情绪的影响。其中包括完美主义,赞同的谬误,应该的谬误,过度推论,因果论,无助感,灾难性预测。
四、语言和非语言
语言和非语言是情绪和感知等主观反映的外化形式。第五章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呈现了语言对社会和人们生活各方面的影响,而我们在沟通中需要注意的是语言背后的权力特征、关系特征、性别特征和文化特征,以及错词造句方式给别人的印象。
第六章所讲的非语言沟通增加了表达的丰富性,但非语言信息既可以加强语言信息,也可以削弱语言信息。非语言信息包括身体动作、声音、触碰、外貌、物理空间、环境和时间。当非语言信息符合语言信息,就会加强语言传达的信息;如果非语言信息违背语言信息,就会削弱甚至否决语言信息。另外,非语言信息也可以经由刻意的修饰来影响他人的感知。优美的身姿、浑厚有力的声音、漂亮的外貌、整洁的环境都会给人带来更好的印象,当然这些印象也会受到性别和文化的影响,因为不同文化和性别对于非语言信息也有着不同的喜好。
语言表达的内容,而非语言可以传达一个人的背景、状态、教养等,二者相互配合,传达了关于一个人的完整信息,所以要塑造一个人良好的个人形象,增加沟通中的砝码,需要在这两方面努力。
五、倾听
语言是传达信息的工具,而倾听是接受信息的途径。倾听与听不同,是一种信息内化的过程,包括物理上的听到(听不到,听不清),精神上的专注(不专注,不重要),思维上的理解(误解),语言上的回应(语言,非语言)和神经上的记忆(记不住,记不全)。真诚的倾听还需要配合有给与他人的反馈,而这种反馈是以倾听为基础,通过1.借力,从对方传达的信息切入,让对方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想法,2.问话,就对方的陈诉进行提问,3.释义,通过理解、解释对方的话,来了解对方,并帮助对方梳理想法,4.支持,肯定对方的想法,给予支持和安慰,5.分析,结合所收到的信息,客观分析对方的处境,6.忠告和评判,从经验的角度给予对方告诫和评论,但一定要明确自身的立场和思想的专业度,否则对方并不会接受。
倾诉是一个表达想法,释放压力,寻求帮助的过程,而真诚地倾听正是协助这一过程的助推器。倾听者的参与大多时候只需做一个协助者,通过借力、问话、释义帮助对方梳理问题,有时候对方只有需要支持,此时给予赞同就好;而有时较亲密的朋友可能需要忠告和评判,但也要通过梳理技巧了解对方的想法,再给予合适的对策。
六、关系
第八章讲的是关系的形成。这是一个联结的时代,一个人力资本的时代,因此,建立并维持一段关系的能力就非常重要,而能够拥有一段和谐稳定的优质关系更是一件幸事。作者提到外貌、相似性、互补性、吸引力、能力、袒露、接近和报酬是建立一段关系的机缘,其实这也是维持关系的重要原因和方式。除了外貌之外,其他几种连接原因都是通过沟通来发现的,如果没有沟通的链接,无论各方面如何匹配,也无法形成关系。
第九章讲的是亲密关系,亲密关系有四个向度,身体的接触,智力的分享,情绪的交换,活动的共享,这四个方面的程度越深、质量越高,关系就越亲密。我们生活中的亲密关系包括原生家庭关系,友谊,爱人。
书中的一段引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漂流在温暖的水流中,蜷缩在完全的拥抱中,随着移动的身体波动,听着心脏跳动的节奏……”,这是胎儿在母体中的感受,相信如果母亲所处的关系和谐幸福,心跳和羊水一定传递着快乐的节奏,如果所处的关系充满冲突争执,那么胎儿也一定感受得到悲伤和愤怒。从那时起,家庭已经给我们带来深深的影响。出生后,我们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也会因成长和家庭变故而有所变化,从而影响我们与家庭的沟通。家庭的谈话取向和遵从程度决定了家庭的沟通模式(一致型、保护型、放任型、多元型),而这两个角度都可以通过家长的教育方式进行调整,从而创建一个最有益孩子成长的家庭氛围。友谊的建立基于社会关系的链接和共同活动的接触,但共同的价值观,相互的情感支持和在共享活动中建立的信任和依赖是稳定友谊的基础,由于具有朋友之间具备更多的兴趣基础,所以沟通的内容也更为丰富,方式也更为轻松灵活。伴侣之间的关系不像家庭关系那么被动,也不像朋友关系那么的自由,又由于性别差异,所以常常会像干柴烈火一般噼里啪啦。书中给出了伴侣之间五种爱的语言:肯定的语言,品质时间,接触,礼物和服务行为(报酬),其实任何一种积极的关系,都需要恰当地表达爱的方式,以及对冲突的正确处理方式。
七、沟通气氛
你言我语之间就形成了沟通的气氛,把沟通中的相爱相杀瞬间定格,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面部表情、肢体形态都停留在一时一刻,在恢复播放时,会继续之前或悲或喜,或愤或恨的势能,这种势能便是气氛。或许定格的时间越长,这种势能便会随风消散,每个人收回原本的心态、表情,回归平静,没了沟通的必要,而是各忙各的。不过,既然人们离不开沟通,像第一章所说的,沟通是满足生理需求,社交需求,社会需求的活动,那我们就要区分肯定沟通和不肯定沟通,传达肯定的积极信息,对他人的重视(看见)、承认(听见)、赞同(表达),尽量避免不肯定的沟通传达的异议信息,包括攻击、抱怨、争辩。人际关系中的磨合必不可少,但处理异议的方式应该是倾听和了解,而非攻击、抱怨,因为“气氛形成之后,就有了生命,并以一种永久存在的方式螺旋发展——每个人的信息受到彼此话语的强化,循环往复”。此时,我们能控制的就是自己的表达方式,避免产生气氛的恶性循环。
一方面,要注意控制威胁面子的行为,避免他人产生防卫之心,影响沟通。这就要注意区分我们在沟通中的表达方式:评价式沟通vs描述式沟通,支配导向vs问题导向,策略vs自发,漠然vs同理心,优越感vs平等,确定vs协商。选择支持性的方式,就有机会创造积极地关系,获得正向回应、感到舒服、导致沟通氛围和关系的正向循环。使用清晰的信息来描述个人所处的立场和态度,提出自己的诉求和计划。
另一方面,就是客观应对别人的批评。通过倾听寻找更多信息,了解他人的原因。很多人不愿意面对批评,对此产生情绪,都是因为认为倾听他人等于接受其观点,承认自己不对。意识到我们可以通过倾听他人来为自己正名,是扭转沟通局面的关键步骤。另外,人无完人,有时候我们需要跳出完美主义的谬误,同意批评者的看法,站在批评者的角度,我们可以同意他们所说的事实,而非接纳他们的评论。
这一章的内容非常实用,涉及到许多真实沟通中的小技巧,需要后期慢慢练习。
八、处理冲突
冲突源于立场、需求、目标的互不相容,这种冲突都是外界的原因造成的,因所处的公司、机构、所关系到的他人给予的压力所造成的。这些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自然而然的发生,通过有效沟通、积极处理冲突对于关系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冲突的处理结果有五种:1.逃避,虽然有些被动,但当应对冲突的风险太大而冲突问题微不足道时,逃避也会带来积极的结果;2.调试,一输一赢,此时真诚的态度也会对关系产生积极影响;3.妥协,各退一步;4.竞争,这种处理冲突的模式比较强硬;5.合作,通过头脑风暴,为双方共赢的结果而处理问题。处理冲突方式的选择通过权衡权力关系、不同沟通情境、对象是否合作以及个人目标所决定的。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庞大的行为资料库,不断练习,从而在不同情境下选择最有效的反应。
后记
本来想写读书笔记,写写自己的感受,却不知不觉地从头到尾缕了一遍这本书,发现了有了框架之后,却又忘记了具体的技巧,这和我刚开完书时的感受竟截然相反。好在这本书是值得反复研读的,只要有重视关系的态度,就能够积极地翻开书本,去进一步了解。
我本身的性格是比较被动,处于逃避失败的一类人,在沟通中也并不积极。我常常以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其实,不论生活和职场都是弱肉强食的环境,躲在角落里享受安稳一方面会被后浪拍的粉身碎骨,一方面也错过了许多了轰轰烈烈的风景。
我深知关于语言和行动的每一次选择对人一生轨迹的影响,认真不是一种行为方式,而是一种人生态度。人们总会开玩笑的说,“认真你就输了”,其实“不认真才会输”。人生百年听着很长,却只有一次机会,人不会变成鬼魂,甚至连后悔的机会也没有。所以,要真诚地认识自己、面对自己、提升自己;努力地建立关系、维持关系、升华关系;通过积极沟通,去表达自己的需求、达成自己的目标,真正地帮助朋友……
告诉别人“I care”,对自己的每一句话负责,抛一块石子,激起正向关系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