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去爱,再在行动自由中建立规则与秩序
--记录(我们与家中两只乌龟的故事)
题记:我并非完美的母亲,我的孩子也并非完美的孩子,甚至之前的我们存在许多的问题,但我们逐渐开始走在路上,相互成就,彼此成全,我相信在路上,就不远。所有的记录仅基于现阶段类的认知体验及总结,不具备永久代表性。
一、关于信任与自由,父母的责任界限
---龟小明的探索之路,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一看
事件主题:在观察龟小明爬行之路中,与萌萌经事实一再检验关于信任与自由的论证,用事实一次次击碎了惯性思维,建立新的认知模型。
事件:龟小明在自己的窝里反复挣扎,爪子不停地趴着它的窝,试图挣脱想要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
整个过程中,我与萌萌观察到乌龟的三种行为。
1、 越阻止,越好奇,越停不下来。
乌龟被释放出来,开始疯狂地到处爬行,活生生一个“这个世界这么大,我终于可以出来走走”的兴奋感,起初萌萌进行惯性思维中的干预,就像她还小时,我们总担心她有危险一样经常去阻止她的行为,这也成了萌萌应对龟小明的反应,所以她总是和我说“妈妈,她会掉下去的,掉下去怎么办”,我们经常阻止她的行为中,她对周边世界是不安全的已经产生了认知,所以她不相信龟小明去外面的世界是安全的。
于是她一次次用手把爬行中的龟小明抓回原地,可是她发现,她越如此,乌龟越奋力地继续往它想去的地方爬行-----原来越阻止,是越阻止不了乌龟的,这是我和女儿观察出的结果。
2、 在试错成本不太高的前提下,放手信任,它会自发建立规则。
当我也发现了越阻止,乌龟越好奇越奋勇这个行为后 ,我进行了思考,似乎嗅到了一些与育儿相同的原理,于是想去检,对着着急的萌萌说“我们尝试放手”她说“乌龟摔了怎么办”我说,去相信它,就像妈妈相信你一样。
于是她放开了小手,乌龟开始感到了自由,仿佛每个龟胞(细胞的意思哈哈)都闻到了自由的气息“本龟爷终于没人阻止了”。
龟小明开始四处爬行,在沙发上上天入地,每当爬到沙发的边缘,我们观察到它会试探性用它的爪子去刨两下,确认是否安全,出现过两个结果,在它确认的危险区域类,只要是它能反应过来的,它都能很贼(聪明)地去避开,然后换个地方玩;但它反应不过来的地方,它掉下去过3次,扑通扑通扑通~~~,也就是这三次有点痛的领悟,让它对那个区域避之不及,在它还留恋沙发时,每一次萌萌以为它不见了,我说“相信龟小明,就像妈妈相信你一样,它已经摔了3次,妈妈知道它在哪儿,你信吗”,她总是半信半疑地去看我检验结果,但后来果不其然,我一次一次地在同一个地方找到了龟小明(沙发上的一个毯子下面),它都窝在一个它自己找安全范围类体验着,它每一次的玩累了都回到沙发上那个它自己的位置,它建立了自己的秩序,也有了规矩。
3、 龟性需求得到满足后,再不留恋,开始向更高层次探索。
也就是那信任的放手,乌龟体验了数小时沙发上爬行的所有的感觉,得到充分地满足后,便不再留恋沙发,开始向地板及卧室进发,每一次溜达,萌萌由担心它会走不见,到一次一次它再回到原点的事实(以为妈妈变魔术),慢慢也不再需要去执行她的惯性思维---乌龟摔了怎么办,乌龟不见了怎么办,离开了窝很危险怎么办。
总结:在女儿的惯性思维中,曾经被植入过各种危险不能尝试的信念,这点上,她的爸爸尤其严重(保护欲较高,只是举例,如果被看到,不要生气哈),经常看到什么都会说“危险,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遇到小孩之间的问题,也会十分紧张地第一反应将女儿护住,然后很紧张地说“”小心点,别碰到,这个凉,那个如何之类的话(想想他是延续了他母亲的思维惯性,这些话有点像奶奶说的),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小孩的体验,通过龟小明的观察,我更加确信了几点:
我们对于小孩的职责仅是,在最大限度去确认安全系数较高、危险系数较低的情况下,让她尽情去体验。
需求被打压后的结果很明显----越阻止,越好奇,越想挣脱。
而满足了需求后,结果也很明显----试错后建立了内在秩序,找到合适自己的安全区,自发形成规则,不会停留在初浅层面,极少留恋,放下很容易,继而向更高层次去探索。
反观我们家龟大明,因为常年(几个月)被我放在龟缸里,极少放出来,有一天我将它放了出来,等于开始尊重它的天性,它开始退行,它因此失踪了大半个月来满足它的欲望,不论我在哪个角落都找不到,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龟性(人性)中渴望自由的意志被压抑了太久,一出去就不想回到他人的掌控中,它欲望的空洞越来越大,需要更久的时间来完成自由的体验,然后再回到它的节奏中,果然,龟大明用了十来天才回到客厅,还完成了与我的对视,不回避,就是仰着头看着我,重新回到自己节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