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茶学系列文章已经有8篇,今天想暂时停一停。我写茶学系列文章,都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而写就的,至于对与错都是那段时空点的记录,结果无关紧要。我想,今后问茶之路还将继续,也将会有更多新的认识、体会与读者分享。
昨天上午,我在构思茶文化系列文章时,翻看以往寻茶路上的照片,心里充满无限感慨:日子是用来精心过的,你把它描摹成什么样子,它就会是什么样子。假如没有这些困难环境下的寻茶、问茶之路,过往的岁月,也许只会剩下苍白。正是因为有了这份热爱和执着,当我回忆过往的岁月,日子显得绚烂明媚。
前天晚上,我那位学生时代,爱唱《大海》《我的未来不是梦》等歌曲,天资聪颖,象棋又下的极其出众的同学,因病离开了人世。昨天看到他未成年的孩子那一刻,我确实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流满面。老同学走得有点太早了。
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易经》上讲,“生生之谓易”,交易、变易、不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世事无常,人应适应变化,活好当下。
有一个想法,今后的日更挑战文,准备记录学习《易经》的心得体会,同茶学、家庭教育构成我日更文的“三驾马车”。有朋友觉得我在日更的文章里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赤裸裸地解剖给别人看,真是需要勇气。如果换作别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权且这样安慰自己吧。
学习《易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三番五次下定决心来学,都没能很好的坚持下来,自然没有学成个样子。相关的书买了不少,总感觉无从下手,不得方法。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珍贵文献,是中国的文化之根,如果不了解《易经》,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国学。“《易经》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也”。很多写《易经》的书都会或多或少的告诉你这些,强化认知,增强学好的动力,这不为过。
至于《易经》的作者、成书年代、流派等,互联网极易获得,我想分享的是我学习过程中困惑、感受以及认识。了解一下《易经》的内容是必要的,在脑中行成个大体轮廓。
《易经》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经”的部分,一个是“传”的部分。由卦、爻两种符号和卦辞(说明卦的)、爻辞(说明爻的)两种文字构成。这里面有卦及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爻的爻辞,都是为占卦用的,这些“经文”叫做《易经》。
另一个是“传”的部分。这里面有彖辞、象辞、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篇,而彖辞、象辞、系辞又各分为上下篇,加起来就是七种十篇。古人叫它“十翼”,意思是“经”的羽翼。又称之为《易传》或《周易大传》。
“经”和“传”都是相对而言,“经”是卦、爻的符号与文字。“传”是解释“经”的,是对“经”的注释和论述。因此,称作《周易》就可以把“经”和“传”都包括进去。《周易》和《易经》原本是同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