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02
听着小姐崔莺莺对自己的叫骂,看着小姐崔莺莺生气地通红的脸,红娘战战兢兢地从门口走到房间崔莺莺面前。
看到红娘走进来,怒气冲冲的崔莺莺从化妆台前起身,一手指着化妆台上的书信,对着红娘继续骂道:小贱人,这东西哪里来的?
崔莺莺说她身为堂堂大唐相国的千金小姐,身份何等尊贵,红娘这么个小贱人,真是不知礼节,不懂管束,竟然如此大胆拿那封胡言乱语的书信去戏弄于她!
崔莺莺说自己从小家教严格,又知书达理,什么时候看到过这种乱七八糟、疯言疯语?红娘这个小贱人不分轻重,不分雅俗,竟然拿这么一封书信给她看?实在是岂有此理,简直是不成体统!
最后,崔莺莺向红娘表示,她要告诉母亲崔夫人,还要把张生写的情书拿给母亲,叫母亲把红娘这个小贱人的腿给活活打断,看红娘还敢干这么没规矩的事不?!
从崔莺莺“痛骂”红娘的这一番言语中,我们至少明白了事实,那就是在古代封建王朝时期,封建礼教思想还真是严格,尤其是对于高高在上门阀世族,大家豪门来说。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前面在崔莺莺听琴罢向张生吐露心声时说的两个难题中的第一个,即是寻找送信人那么困难的原因。为什么?就是给未出闺阁的小姐送情书是礼教所不允许的,尤其是送给高门大户的千金小姐,那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不可轻易饶恕的大错!
另外,也解释了前面张生请求红娘帮他送信的时候,红娘为什么要先听一遍张生在信中所写的内容这一举动的原因。原来关系竟然如此之大!
我们试想,连写个情书、送个书信都已经出格至此,那崔莺莺之前所提出的第二个寻找合适机会私下约会的难题,不更是为人所不齿、为社会所不容吗?
其实,《西厢记》之所以在古代很多时期都被列为禁书,书中也确实是写了不少在当时看来显得是那么惊天动地的礼教难容之事,就像崔莺莺口中所说的两个难题便是如此。
当然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这都算什么大惊小怪的家常小事啊?可见,我们今天的文化发展,与古代王朝时期,确实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话说回来,听到小姐崔莺莺如此怒骂自己,并扬言要让崔夫人把自己的腿打断,红娘作何回应呢?我们看红娘怎么回答。
红娘说她是按照小姐崔莺莺的吩咐去看望生病的张生的,张生又让她把书信给小姐带过去,红娘她又不认识字,也不知道张生在信中都写了些什么内容?
红娘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不怨她,她只是一个什么也不懂、仅仅替人跑腿的而已,要怨的话,也是怨让她跑腿的人,那是谁?不正是她家小姐崔莺莺自己吗?
所以,崔莺莺一听红娘如此说,就更加生气了。
崔莺莺说明明是红娘犯的过错,现在竟然不分青红皂白把身为小姐的她崔莺莺毁损;红娘此言真是让她倍加懊悔恼怒。
听红娘说她不知道张生的书信中所写内容,崔莺莺一点都不相信,质问红娘若是不知道,那有谁知道信的内容?!
我们听崔莺莺如此说,明摆着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了,她自己刚刚反反复复、来来回回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张生的信,那信上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她崔莺莺不知道,又有谁知道呢?
听小姐崔莺莺说自己毁损她的清白名誉,红娘只是一个小丫鬟,说到底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崔家下人,她又哪里敢担当这么个大罪名呢?
于是,红娘便对愤怒中的小姐崔莺莺说,既然崔莺莺如此指责她,她也承担不起。现在就请崔莺莺暂时不要吵闹了,问题的解决办法很简单,红娘说她就不麻烦崔莺莺去找崔夫人说这个事了。
红娘要自己拿着张生写的那封书信,亲自到崔夫人那里去自首,然后她再把这个事情的前前后后都向崔夫人说个清清楚楚。
到时候,至于崔夫人会如何惩罚她,红娘也都愿意接受,是死是活,她也全都认了。
一听红娘说要去找母亲崔夫人,崔莺莺一下子由怒转喜,刚才还愤怒的小脸立马堆满了灿烂的笑容,她一把抱住急欲夺门而出的红娘,喜笑嫣然地跟红娘表示,她是逗红娘玩的,让红娘别当真,更别生气。
红娘听小姐崔莺莺如此说,还故作生气地让崔莺莺放手,不要拦她,她就要让小姐崔莺莺看着崔夫人打断她的双腿。
崔莺莺赶紧拉着红娘一起坐下,又是各种安抚,又是各种赔礼道歉,红娘总算是消气了不少。
崔莺莺如此装怒逗红娘,是为了好玩,还是为了缓解她看信的尴尬,还是她另有目的?
我们结合崔莺莺反反复复把张生的信看好多遍,再结合我们在《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中看到的张生写在信的末尾处的那首小诗的内容,我们便很容易理解崔莺莺做出此举的真正用意。
张生在那首小诗中所表达的意思多大胆啊,崔莺莺定然是心知肚明,这种事情肯定是不能让外人知晓,即便是贴身丫鬟红娘,崔莺莺暂时也不想让她知道,生怕她一不小心告诉了母亲崔夫人。
崔莺莺不想让红娘知道,但是又不清楚红娘知不知道,所以她就想试探一下红娘,诈一下他,看红娘对那封信会作何反应。所以才有了崔莺莺像红娘口中所说的“装模作样”一番的种种举动。
崔莺莺这样做,有好几个好处。
首先,崔莺莺明白了红娘确实不知道信的内容,尤其是那首小诗的内容。这点让她最放心。
其次,崔莺莺刚才看信那么久,心潮澎湃,她也肯定知道红娘在某处偷偷观察她的反应,所以她此举又能平缓狂喜的心绪,又能在红娘面前缓解尴尬。
最后,崔莺莺也算是借这个玩笑,把送信这件事情的严重后果委婉告诉了红娘,如果东窗事发,如果红娘不小心败露,如果崔夫人知晓此事,那么对她们二人来说,都将是灭顶之灾。
如若不然,那么想念张生,那么急于知晓张生病情和近况的崔莺莺,为何在红娘探望张生,又从母亲崔夫人那边回来后,不赶紧向红娘好好了解一下张生的相关情况,反而是耐着性子,莫名其妙和红娘演了一场戏呢?
不过我们读者读到此时,从《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的开始,崔莺莺等不到红娘,百无聊赖睡觉去,一直到她们两个“吵架”结束,作者王实甫的描写,用一个词、两个字形容,那就是:生动。如果用四个字形容的话,那就是:相当生动。
无论是崔莺莺对张生的挂念,对红娘的焦急等待,睡醒后的无精打采,看信时的各种小动作,与红娘“吵架斗嘴”,甚至“威胁”红娘等等,无不生动至极,好像王实甫这么一位老头子,就站在人家两个小女孩儿旁边观察细致入微,不但把她们的言行举止,就连她们的内心活动都一一捕捉得一清二楚似的。
由此,我们读者不得不由衷感叹:《西厢记》的细节写得多好啊!
再说到文中,崔莺莺好不容易终于是把红娘哄得不那么生气了,崔莺莺就应该赶紧向红娘询问她探望张生的具体情况了吧?
接下来,崔莺莺和红娘两个小女儿家会怎么私下聊起张生呢?
我们还是继续看《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