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匈奴和乌桓这哥仨的语言和风俗都比较相似。这些游牧民族经常你骑着马到我那儿我骑着马到你那儿,没事串串门啥的,所以也会在相互的纷争的同时,又有相互融合,互相同化。像建立北周的鲜卑宇文部实际上就属于鲜卑化的匈奴人。
鲜卑的婚姻制度基本上跟乌桓相似,基本上就是看上谁家闺女好看就先抢过来,然后牛啊养啊送到丈人家里去,然后就服服贴贴给老丈人家干活。保留了掠女,以牛羊为聘礼,为妻家服役;再有就是更让汉族兄弟难以接受的就是这些游牧民族爸爸死了儿子就把后妈接管了,当完后妈再当儿子的老婆,这在汉族基本属于乱伦。哥哥死了弟弟也会把嫂子娶了。另外,女子婚嫁前有一定性生活自由。这些都是汉族难以想象和接受的。这些婚姻习俗大概与他们游牧的生活有关系,到处流浪男的女的碰在一起不容易。
史书上说:“以季春月大会于饶乐水上,饮讌毕,然后配合”,“常以季春月作乐水上,嫁女娶妇,髡头饮宴”。这个髡字发昆的音,髡是鲜卑发式的一个特点,男人娶媳妇,女人出嫁都要髡发。基本上就是剃去周围的头发,把脑瓜顶的头发留着,然后梳成辫子垂在脑袋后边。我想这对于秃顶的同志可能有些不好办。我们听说过的拓跋鲜卑的索头,基本上就是这个样子。还真不知道女人弄成这个头我们看了会是啥感觉。
当时鲜卑族的婚姻形式挺乱,有群婚、对偶婚、个体婚各种形式。群婚就是就是一个集团的一堆男的跟另一个集团的一堆女的一起结婚,也分不清具体谁跟谁结婚。对偶婚就是一男一女一起同居但是不一定一直过下去,说不定哪天就离开了。后来鲜卑人也渐渐文明了,从对偶婚走向一夫一妻制,随着父系家长制的确立,也出现了一夫多妻制,并保留了一些氏族制的痕迹。就这样,家庭脱离了氏族制家庭的同居关系,而进入人口较多的个体家庭生活。在个体婚制中,也就是一夫一妻制,男性属于统治地位,由于财产的继承关系,要求女方严守贞操,这也标志着鲜卑文明到达了一定高度。
再说说宗教信仰,鲜卑与乌桓类同,开始的时候信崇巫术,祭祀天地日月星辰山川。后来进入中原及西迁关陇河西后,逐渐信仰佛教,有的兼奉道教。寺宇林立、石窟遍布,像著名的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敦煌千佛洞、天水麦积崖、巩县石窟寺、响堂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等等都是鲜卑人的杰作。在雕塑绘画艺术上,鲜卑人很牛,既创造了佛、菩萨金刚、梵天王、飞天之类栩栩如生的形象,又展示了鲜卑文化与中原及西域文化交融之璀璨画卷,并对了解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提供了珍贵资料。 丧葬习俗方面,也跟乌桓类似,敛尸以棺,殉以狗、乘马、衣物等。一般都是土葬,《宋书》上记载拓跋鲜卑的葬俗说:“死则潜埋,无坟垄处所,至于葬送,皆虚设棺枢,立冢椁,生时车马、器用皆烧之,以送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