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惩罚,不仅可以改善不良行为而且还可以促进良好行为。“惩罚”若确立在小孩的认知上,则在促进良好行为上有两大意义:一、将功抵罪,促进良好行为的发生;二、刑期无刑,显现防范未然的功效。
在斯金纳的操作制约学习实验研究中,无论是以白鼠、还是用鸽子作为实验,都是以正增强作用当作控制因素。事实上,负增强作用亦同样可以作为控制因素,借以建立操作制约学习。在穿梭箱的白鼠实验中,旨在了解于负增强作用的控制里,个体如何逃脱困境,并在变换实验设计情境下,分析探讨真正控制个体学习行为者,不仅是操作制约的单一历程,还包括古典制约在内的复合历程。
逃脱制约与惩罚的程序都利用了某些让人不愉快的事,但两者实际上是不同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反,惩罚是在消除不良行为,某种不良行为产生会因惩罚的提供而消弱甚至消失。而逃脱制约则不同,乃在期待良好行为的出现,也就是在惩罚当中,若个体能表现可欲行为,则可除去或终止惩罚。
在儿童日常生活中,随年龄增大,接触扩大,许多行为的性质与次数都有不同的评价。在儿童的行为养成习惯中,有时不必父母或老师刻意去要求,只要有个好的环境,长期在这种情况下熏陶,不但会欣然接受,而且也会喜悦这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