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宝船厂遗址公园游记

十月的南京,天气开始变得微凉,恼人的秋风夹带几丝细雨,为这所城市徒增些许萧瑟之气。近日,我休假在家,无所事事,国庆长假结束已经有些时日。如今,没有了拥挤的街道,没有了嘈杂的游人,没有了炎热的天气。我何不借此机会,选几处景点,游览一番。作为一名小小的航海人士,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南京郑和宝船厂遗址公园。

图片发自简书App


16日中午,吃过午饭,准备一把雨伞,我便朝着目的的出发,做地铁3号线转4号线至龙场终点站。然后骑车800米到达遗址公园大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宝船遗址大门牌楼,宽16.5米、高10.8米,该牌楼正门额横匾上是我国著名书法家--百岁老人武中奇手书“宝船厂遗址”五个大字。书写这些字时,武老已经99岁高龄。其字迹依旧气势浑厚,苍劲(jing)挺拔。正所谓“笔如风云气如虹,积健为雄见此翁”。武老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国内各地多次展出,在国际上也是享有盛誉,英国的不列颠博物馆将其作品列为珍品收藏。正如当年郑和七下西洋的事迹与贡献,远播海外,影响世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年宝船厂占地1000余亩,开作塘七条,这里说的作塘即所谓的船坞,史载大型宝船“悉数建造于宝船厂”,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家造船厂。明清以来逐渐废弃,经过几个世纪的变迁,现仅存古船坞遗址三条,即4,5,6三个作塘。宝船,顾名思义,即“运宝之船”。当年,宝船是供郑和船队的指挥人员、使团人员以及外国使节乘坐。同时用来装运“宝物”的官船、客船,这些宝物,有皇帝封赏给西洋各国的礼品,也有西洋各国进献给明朝皇帝的贡品,还有郑和船队在海外通过贸易交换得来的奇异珍宝。


站在6作塘的东端,虽然距宝船模型甚远,但宝船的雄姿清晰可见,桅杆高高伫立着,指向天空。船尾雕刻的雄鹰,展翅翱翔,搏风击浪。沿着6作塘,穿过南走廊,便可到达郑和宝船,近距离领略宝船的风姿。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时,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换算成现代丈量单位:即长148米,宽6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站在宝船模型下,我不得不感叹古代造船技术的发达。不得不说,这在古代是一个造船神话。现代造船技术的发展,如今在海上航行的船长三四百米的船舶随处可见。但远远不如600年前,智慧的中国人民制造出的木质帆船能带给世人更多的感动与震撼。


图片发自简书App


郑和宝船西方位,是一座天妃宫,当地人俗称:娘娘庙。庙前立柱上刻着两排文字:千年香火独存龙江宝船瑞生地,万事功勋鼎立中保天妃娘娘庙。传说每当海上劳作的人们遇到险情时,总能看到天妃穿着红色的衣服在天上飞翔,险情即除。相传每当工匠造好宝船,都要举行盛大的天妃分灵仪式,将一尊带有“娘娘庙”灵气的新天妃神像请到宝船上,专设灵座供奉。宝船下水试航也要在此敬香摆果祭祀天妃,祈求航行平安。

图片发自简书App

沿着天妃庙往北行走,出现在眼前的是郑和铜像以及郑和航海路线图。郑和铜像重4吨,高达4.2米,他手握航海图,身着官服,眺望远方,刚毅沉着,气度不凡,鲜明地展现了一代航海家的远大抱负。总面积达360平方米的航海路线图采用迭水浮雕的方式,形象直观的展现了郑和二十多年间所航行的国家和地区。绿色的大陆,蓝色的海洋,白色的足迹,郑和驾驶着巨轮,在这片偌大的世界上,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5,6号作塘中往东穿行,双脚踏进由岩石刻成的贝壳状的林间小路,徜徉在一片绿色的林海中,斜风细雨,翠绿的竹叶沙沙作响,远处的宝船若隐若现,也别有一番诗意。继续前行,眼前几座复古亭供游人驻足休息,脚下是大理石铺就的道路。数十块古代帆船石刻图呈现在脚下,随后来到造船图景观,造船图通过超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当年造船工匠们辛苦劳作的场面和情景,并与船坞中建造的巨船、工匠作坊相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空间和氛围。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穿过瞭望台北上,前往4作塘。 来到北岸的郑和文化体验区,这里由郑和碑廊,郑和文化墙,使节墙等组成,创造出一种体验和领略郑和文化的意境与空间。总长200米的碑廊,依次展示古《航海图》、《牵星图》、下西洋活动中最重要的五块纪念碑复制品;书法作品《海魂颂》;108块字画青铜碑刻等,反映七下西洋所经地区风土人情及郑和故事。生动再现了当年那场历时弥久,声势浩大的航海伟业。围绕4号作塘,还可以观赏到:高9米,重4吨的大铁锚,水罗盘、十二船舵、风向标等带有鲜明航海文化特色的景观。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我来到宝船厂遗址出土文物展馆,博物馆分四个展厅,分别介绍了宝船厂、明初造船指挥系统及管理措施;宝船厂造船技术工艺;造船工具、造船用料,船用构件、郑和船队及航海技术;郑和生平、下西洋趣闻等等。各种文物的展示,史料的讲解,让我对宝船厂及郑和下西洋事迹有更详尽,全面的认识。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镇馆奇石”。该石为长江三峡卵石,是经历几千万年的江水冲刷自然形成,鬼斧神工,千帆万船按照号令出船坞江叉,奔向大江,好像再现郑和下西洋的壮观场景,是宝船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天色渐晚,夜幕来袭,一下午的游览转眼间就要结束。此行,收获颇丰,获益良多,古人的航海伟绩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更加激励现代人砥砺奋进。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希望我国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引下,早日实现海洋强国的宏图伟略。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附“海魂颂”,送给所有关注航海,热爱航海,从事航海的你我。

乾坤英气 炎黄后裔 文明岂止农桑 东渡鉴真 北追徐福 舳舻千载相望 玉帛睦群邦 更郑和奉使 七下西洋 二八年风 十万里浪 只寻常

今当 日月重光 看金镶浩瀚 银镀苍茫 雅典开罗 悉尼纽约 都成隔水邻庄 楼舶溯初航 问丝绸海上 路起何方 雄魄来归 宝船编队发龙江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905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140评论 2 37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791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48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476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1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05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60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78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57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3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38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2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9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18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47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同...
    拉拉藤halalateng阅读 1,554评论 3 5
  • 日天吴营 李卫和来到天吴营,周将军递给了他一把剑,”小子,刺几下让我看看”。 李卫和持起剑,挥动了几下,显然这把剑...
    愤怒的小强强阅读 747评论 0 0
  • 已到六月,村头的麦子尚有些青黄,村外的大道上早有了收割机的身影。有经验的农民都知道“麦熟一晌”,一些性急的人早跑去...
    人间五味子阅读 394评论 2 3
  • 秋天是真的来了呢,最近气温都在25_6度,虽然因为霾,阳光不那么充足,可是肉肉们开始了愉快地生长。渐渐有了温差,应...
    肉米米阅读 1,148评论 1 1
  • 农业时代: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农民的生存方式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地主则靠收取地租,以及土地兼并。土地过于集中后...
    盛闲阅读 78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