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读书:浸浴在瓦尔登湖

我本是不相信《瓦尔登湖》是一本“极静极静的书”的。

编者说,如果你的心静不下来,你会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觉得它莫名其妙而不知所云。我认为那是危言耸听,或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噱头罢了。但当我兴冲冲地翻开这本书,带着一个全副武装的将军急于对敌沙场、邀功请赏的澎湃心情时,突然发现书上的文字“草木皆兵”,将我结结实实的围住了。我心有不甘,便随身带着这本书,企图在闹市中、在公交上、在闷热的课堂做寻求达芬奇密码的苏菲,也来揭开这瓦尔登湖的奥秘,但这本书就像《圣经》里所说的"被封印着”。直到前天雪夜,我轻轻合上电脑,打开台灯,深吸一口气,用受洗般虔诚的心翻开书页,这才惊异的发现一幅奇妙的画卷徐徐展开,美不胜收。

亨利·梭罗不是一位遁隐者,他并非在逃避人生,而是在走向人生。他是有目的的探索人生、批判人生、振奋人生,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阐述人生的更高规律。所以,这本书不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中国陶渊明美式化后得来的,(正相反,梭罗很乐意为五斗米折腰,他自己耕种收获,哪一样不需要弯腰呢?)也不是仕途多舛的政客寄情山水的产物,而是一个曾经迷失过的孩子归回到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中,过着充满灵性的生活,并以他清新的、纯朴的、被蓝莹莹的湖水浸染过的笔触向在尘俗中挣扎的人言辞诚恳地介绍他的母亲,娓娓道来他的精神成长旅程。

那个雪夜,我是一口气看了70多页的,恰把《经济篇》读完。如果我有透视眼的话,只需低头扫一下就会发现自己的心在合上书本的时候正在痛苦的痉挛。梭罗的语言不是利刃,但却像是鞭子一样抽打和拷问我的心灵啊!知道自己那夜是无论如何也看不下去的了。我像是一个思维腹胀的病人,需要静静地运转大脑、理清思绪才能让血液得以畅行无阻。

我想,脑海中闪过寻找人生的宗旨和意义的念头的肯定大有人在。其中更多的人在这想法闪逝后却在嘲笑自己上一秒的荒谬,人生就是这样啊,活着、忙碌着、追逐着,哪有什么宗旨和意义呢?很小一部分人会孜孜不倦的探求真理,为此不惜任何代价亲身实践,甚至把追索答案视为自己一生的使命,这些人具有哲学的高度。其余的人,则企图在柴米油盐的平凡生活中寻得微不足道的乐趣,以致于自己追索的欲望在每日的喜与忧、欢笑与叹息中消磨殆尽。梭罗是第二种人,我们无疑是第三种。假设你超脱自我,不掺任何私欲和虚伪地为自己辩解,人类不正是如同书中提到的“过着静静的绝望的生活”吗?所谓听天由命,就是肯定的绝望。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早晨你睁开双眼,就开始被各种狂轰乱炸,甚至你还是睡眼惺忪,耳朵就已经开始极不情愿地工作了,或许它渴望的只是几声清脆的鸟鸣,而它接收到的却是尖锐刺耳的汽笛。我们生活在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娱乐方式层出不穷,视频游戏更新换代,我们总是不明白,为什么体验了各种娱乐之后,总是有更大的空虚汹涌而来、一波波吞噬着我们?梭罗说“在人类的所谓游戏和消遣底下,甚至隐藏着一种凝固的、不知又不觉的绝望。”诚实的说,我是极其愤慨而又无奈的接受了这个不争的事实。人类总不喜欢承认自己的愚昧无知和虚弱怯懦,也是,谁又能乐意露出自己长了脓疮的大腿给别人看呢?可也正是因为我们的自欺欺人,才使得我们在呼唤着自由的时候禁锢了自由,在叫喊着真实的时候偏离了真实。

我一直说自己是扎根在泥土里的女孩,偏好于一切朴素自然的事物,偶尔会有些在别人看来不切实际的浪漫想法,比如说定居在原始森林什么的。时常觉得自己跟现实是严重脱节的,比如对时事的敏感度总是很低,往往我知道的时候就是那则新闻早成“旧闻”的时候。为了跟上大家的步伐,我在努力调整改变着自己,定时在人人、微博界面上“现形”,逼自己看一些时政军事啊,生怕被别人当成了迂腐的“怪胎”,敬而远之。然而,我这样做了,却由衷的感觉到不快乐。为什么呢?因为没有顺遂自己的天性,而是盲目的跟随了大流。身边的很多朋友在被问及到特长的时候总是缄默不语,我也有同样的尴尬。因为集体主义的雾霭遮蔽了你原本就很微渺的爱好,出于功利的选择往往让我们离心灵深处的真正需要渐行渐远。就拿大学生普遍的选择来说吧,第一是考证,英语四六级、雅思、托福、GRE、司考、注册会计师甚至驾照,毕业的选择无非就是考研和国考。很多原本野心勃勃的学生看到这主流趋势,也无奈的咬紧牙关跟着朋友们上了独木桥,为了能在这桥上有一席之地而不被挤下,只好勒紧裤腰带,将自己变成一个不仅是身体还有思想的“瘦子”。有没有人想过,你考注册会计师是因为想要从事会计的工作么?你这么拼命的过司考是为了当一个正义的律师么?恐怕更多人会说,这些都是敲门砖啊,我毕业后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是的,你汲汲于为自己贴金,在掘金的时候却是不快乐的,你凭借着这些敲门砖得到了一份工作,工作的时候因并非所爱也是不快乐的。我们把漫无目的的忙碌误当做充实,花费时间被动的完成很多工作,独独不愿拨出几分钟给自己,静静的思考自己究竟想要怎样的生活。我想,我们在想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一定是带着恐慌的,深入的思考会引起变革的渴望,而人类往往有“生活惯性”,我们害怕一无所有,从而失掉了从头再来的勇气。

我们渴望着“绿色生活”“简单生活”,却把自己的轨迹弄得愈加从横交错,其实仔细想想高新科技真的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了么?无疑,它是极大的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但是按照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那岂不是可以这样讲,我们在反对资本主义剥削的同时,在要求被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吗?你有没有发现,我们鄙视依附的寄生生活,视经济独立为豪,但在某种程度上,每个人都在变得越来越具依赖性。愈是驾轻就熟的运用高科技设备的人,是依赖性愈强的人。在用电脑打字时我就在想,运用电脑我可以“写”各种字体,可以是眉清目秀的正楷,也可以是行云流水的行书,但是,当那支拙笔落在苍白的纸页上,仍然是潦草不堪。我甚至害怕,会不会有那么一天,人们习惯于“Tap-tap-papa”的打字声,拿起笔的时候,发现一个字都也写不出。若是21世纪的人像鲁滨逊一样流落荒岛,有几个人能生存的下去?你有微波炉,所以不用懂如何生火;你有过滤后似乎用之不竭的自来水,所以你不用了解怎么获取饮用水;你有灿若白昼的照明灯,所以不用恐慌漆黑的夜。但是,脱去了高科技的点缀,我们又剩下什么呢?空空的一副躯壳而已,充其量再加上一颗装满了别人思想的脑袋。看过米兰·昆德拉的《生命难以承受之轻》,就如看完《瓦尔登湖》一样心痛得无以复加。正是因为不敢正视生命的本质,所以不敢掀开真实的面纱。因为我们都怕,怕透过自己华丽丽的装束,看到的是一个丑陋不堪的灵魂。

看看我们把多少东西复杂化了吧,那些原本为了是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舒适的创造品,如今有多少成了攀比和炫耀的资本,更有甚者,成为很多人毕生要背着的重壳。其实无需花费心思盘点生活的必需品,因为无论对于穷人和富人,都是屈指可数的。然对那些甘心成为机器附属的人,自是另当别论了。恰如梭罗所讲的“最明智的人生活的比穷人更加简单和朴素。中国、印度、波斯和希腊的古哲学家都是一个一个类型的人物,外表生活再穷没有,内心生活再富不过。”

从未想过衣食住行有什么可圈可点的,让一个真心向着简单和朴素生活的人写些言辞难免会被看做虚伪。我是没有梭罗的勇气独自寻一方绿地,仅拿一把斧子就开拓自己的生活。我是想飞得高远的风筝,但不忍心挣脱羁绊住自己的线,因为线的那头是父母、亲友,不希望他们想念我的时候拉拉线,我却无影踪了。确实没想过要在衣食住行上在高一个档次,简单是内心深处的呼唤。记得老屋要翻新的时候,我哭着闹着不让,由衷的害怕一个钢筋水泥的庞然大物拔地而起,吞噬了心爱的青石板的台阶、砖红的瓦房。后来新房盖起来了,我竟也慢慢地爱上了它的干净舒适。现在想想,忽然觉得很可怕,人超强的妥协性的让他的坚守变得多么的脆弱。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看来即使是思想,有时候也是不堪一击的。

前些日子看过一则新闻,重庆一诗人裸体朗诵,名曰“解除诗歌枷锁”。当时觉得很可笑,更多人觉得很荒谬,诗歌的枷锁是心灵上的,是人为赋予的,难道剥了几层衣服就能卸下这些锁链吗?现在倒有些同情那位被抓到公安局的诗人了,他用了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新诗创作庸俗化、世俗化的愤慨和不满 ,只不过他的方式大众难以接受罢了。谁又有能说大众的观念、大众的道德准则就一定是真理呢?衣服早就脱离了其最初保暖的职能“进化”为某种潮流的向导和高贵与否的外在体现。“衣服是我们最表面的角质,或者说,尘世之烦恼而已。要不然我们将发现我们在伪装底下行进,到头来必不可免地将被人类及我们自己的意见所唾弃。”至于住所,现在没人会否认它是生活的必需品了。自从我们的祖先从树上来到地上,就意味着我们要过“脚踏实地”的生活,夜晚时仰望的不是星空,而是屋顶了。“人类没有壮大的肢体,身材并不魁梧,所以他得设法缩小他的世界,用墙垣来圈起一个适宜于他的空间”,这是梭罗为我们为什么必须要房屋做了解释。我始终不明白(尽管我是学经济的),为什么我们不能满足于住房原始的功能,宁可还一辈子的债也心甘情愿的当个房奴?看到过看山老人的小小房子,也见过铁路工人睡在可以遮风挡雨的工具箱里,更目睹过蜗居的一家六口充满幸福的甜美笑容,愈发的疑惑。多少人因为要付一只又大又宏丽的箱子的租金,就烦恼到老死,而他们是绝不会冻死在像铁路工人的那样的小箱子里的。现代人的高压是谁给的?追根究底不是自己吗?我们的攀比、我们的浮夸、我们的不餍足,是不是被冠上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虚名?

追求实际是一定会偏离诗意的自然的。我庆幸自己生在乡村,曾经那么真挚的跟山水花草、天空云鸟打过交道,那么真切的跟随大自然的脉搏和心脏跳动。我是长在泥土地上的女孩子,自然赋予我灵性。往事成昨,但还有一份愈酿愈浓的追忆不是么?这水草丰美的记忆之地将是我灵魂的骏马一生停留的耶路撒冷。“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这个命题像一缕炊烟,早就被世俗的浮躁风气吹散了。或许,可以这样说,“人,栖居在大地上,遗忘了诗意”。或许会有人反驳,我每个假期都有出去旅游,到各个自然风景名胜,这样难道不是贴近大自然吗?亲爱的,如果你随着人流挤到自然中去,那不叫贴近自然,人声喧闹的地方是没有风景的。冯骥才说,独处是一种能力。其实我觉得,在孤独中懂得欣赏自然也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很多人一生都难以拥有。

题目写“浸浴”瓦尔登湖实在有些大言不惭了,其实我只是把脚丫子伸了进去探了探水深而已。最近在读这本书,爱不释手,实在不忍心把读后感写成条分缕析的读书报告的形式,只好信马由缰、收桨放舟了。

(写于大学)

近日通过樊登读书会,重温经典,找出了这篇旧文,与大家共享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830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992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875评论 0 33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837评论 1 27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734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91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50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17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68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98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50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27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23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70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40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349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936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