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在2014年制定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组织研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四基”、“四能”、“十核”。《普通高中数学课成标准》继承了“四基”、“四能”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抽象、数学建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为了更好的将数学核心素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根据李永萍名师工作室年度计划,工作室五年级数学老师陈东桢,张婷玉于2021年4月2日在坪山区中山小学开展了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倒数》一课同课异构活动。
首先,陈东桢老师在五(3)班拉开了活动的序幕。
活动一:利用猜汉字游戏引入课堂,积极调动了孩子们课堂的热情和兴趣,紧接着以男女生组队比赛这样的活动充分把课堂交给学生,以人为本。通过男女生比赛的结果,鼓励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找出“女生”队算式的乘积为1的特点。
活动二:完成学习单。让孩子们自主计算面积为1 的长方形的长或宽,进一步感知倒数的意义,通过活动的需要计算出长或者宽,进一步抽象出什么是倒数。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
活动三:总结求倒数的方法。当理解了什么是倒数,陈老师设疑,将问题再次聚焦,如何计算小数、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倒数。先以独立完成为主,然后小组讨论,共同寻找求一个数的倒数方法,接着全班汇报交流。给予学生对倒数的多元表征,有的学生通过举例求出倒数,有的学生利用表格,有的学生通过伙伴关系的方式等等。
活动四:讨论“0”“1”的倒数。这个环节陈老师通过大问题教学。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呢?再次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寻找所学的数为例,当然我们研究问题都是从特殊到一般,再回归到特殊。
其次,张婷玉老师和五(5)班的给我们带来了另一道盛宴。
活动一:复习引入。通过简单的分数口算题目,让学生快速抢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这样更有利于关注全体学生,让人人都参与数学的学习。通过自主完成抢答题目,引出倒数的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在学生对倒数这一概念进行建构过后,追问如何理解“互为倒数”。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明晰倒数一定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不能是单独的一个概念。
活动二:完成学习单。通过学习单的使用,让自主探究在数学课堂上进一步落到实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老师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合理有效的突出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更加深入的理解倒数的意义。
活动三:小组合作。张老师首先出示问题,长方形面积是1,长是2,那宽是多少?长是2.5呢?长是3呢?接着提出小组合作要求。全班讨论,教师巡视,生生对话,教师提问:为什么求宽即为求长的倒数呢?这一系列的教学设计无疑不体现老师对教材的,对课题重难点的把握。
最后,工作室全体老师齐聚共讨:如何更好的落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老师们分别谈到:
1.聚焦学生。陈老师以文字游戏引入,张老师以分数口算引入,能够从倒数本质进行针对性的引出课堂。讲授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两位老师也是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分析,通过全班同学小组合作,通过寻求计算一个数的倒数方法。最后讨论:“0”的倒数,“1”的倒数等问题。这两节课无疑都是以问题为载体,将课堂交给了学生。两位老师无论是引入,新授还是练习,都是大胆放手,把问题留给学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课标中的“四基”、“四能”为指导,充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予学生表达的空间和时间,同时对倒数这一概念进行多元表征。
2.聚焦活动。学生学习数学有两种体验,一种是成功体验,另一种是生活体验。在开始收获成功的体验学生就会有兴趣,就有冲动感,可以说是一个好的开端。自学了以后反馈交流,将自己的理解进行讲述,是一个概念整合的过程,同时听取其他同学的理解,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理解,所以倒数的概念不是由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学习总结出来的。在总结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着重体现概念中的关键词语。最后还让同桌之间一人说数一人说出倒数,通过同桌合作中体会概念的精确性。
3.聚焦教材。两位老师从自己不同的角度对本节课建构自己的思维模式,给在场的老师们展现出不同的表现方式。“倒数”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前提。
4.聚焦素养。通过两节课的展示,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了如何通过多角度去让学生对“倒数”这一模型进行建构,让孩子们语言的表达,故事的叙述,算式的呈现,图形的呈现等清晰的认识什么是“倒数”。在求一个数的倒数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的计算能力,特别是分数,小数,带分数,整数的倒数是多少。通过这个过程让孩子们在寻找规律的同时,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工作室的每一位老师都是收获满满。这是一场思维的碰撞。对以后的数学课堂如何聚焦核心素养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