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一棵小桃树》这个题目时,我以为是一篇清新,写桃树美好的散文,因为桃花就是美好春天的象征。在诗人的笔下,春天的桃花是娇艳明丽的,有“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的绚烂;有“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的娇艳;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繁丽。前段时间,学校图书馆前的那一排桃树开得绚烂,我曾多次驻足欣赏,流连忘返。似乎美丽的东西更容易入大家的眼,然而,作家贾平凹却对一棵弱小的、可怜的小桃树念念不忘,并为它写下这篇文章。
那是一棵被埋在角落里的桃核,它被人遗忘,却默默生长,“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好不容易开了花的小桃树,来不及展现一树的繁花,却又遭遇了大雨的洗礼。然而,即使风雨几乎击落了所有的花,依然有一朵顽强地留在枝头,在风中摇曳。这样的一棵小桃树就是贾平凹自己。他经历了让一代青年人感到迷茫的文革,却也在文革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