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讲义:
生命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二是心灵层面。那么,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追求幸福的意义在哪里?佛法又是怎样看待生命的本质?归根结底,佛法告诉
我们心灵创造幸福。导师从以下五个层面分别为我们进行了讨论和说明。
一、如何面对逆境
1.不接纳,痛苦的放大器
为什么我们无法接纳变化?关键在于内心有一种恒常的设定。
有了这份恒常的设定,我们还会执著于此,进而形成依赖。
事实上,它时刻都处在无常变化中。如果不能正确面对逆境,人生就会充满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
2.接纳,转化的智慧
为什么不同人面对同样的境界时,会有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
首先要从内心正视“无常”。事实上,这才是世界的真相所在,就像春夏秋冬,花开花落。
变是正常的,不变只是相对的。如果我们真正认识无常,就能坦然接纳生活中的一切变化,因为它本来如此。那样的话,任何逆境都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了。
3.让逆境成为修道助缘
正确面对逆境,接纳逆缘,既可以避免无谓的烦恼,也有助于人生的历练和成长,更能成为修行的增上缘。
二、幸福要有福
1.五福临门
2.要有福,先培福
那么,一个人如何才能拥有这些福报?不是说你能力强,就一定有福。因为福报也有它的前因后果,所以佛教告诉我们,首先必须培植福田,主要是悲田、恩田、敬田三种。
耕耘福田,关键是建立三种心,即慈悲心、感恩心和恭敬心。
三、提高认识,智慧没有烦恼
1.外境、心态和认识
幸福和人生观有很大关系。
佛教既不是消极心理学,也不同于积极心理学,它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如实、正向的思维。所谓如实,就是和事实真相相符。佛教认为,人类的很多烦恼都和认识有关,这就需要调整观念,改变认识,所谓“智慧没有烦恼”。
2.如实认识
如果我们看清这些和生命只有暂时的关系,就不会因为它的变化而焦虑、恐惧,不会受到无谓的伤害。
人活在哪里?
人生的烦恼和痛苦来自哪里?
如何才能看清现实?
当内心不再有迷惑烦恼,我们所感受到的幸福,将是生命本质的存在。它不需要依赖任何外在条件,无论在什么环境中,我们本具的智慧光明都会源源不断地散发喜悦。
四、多欲为苦,知足常乐
1.欲望和幸福感
2.追逐欲望的过患
五、幸福来自心灵
1.心的不同层面
心既是痛苦的源泉,也是快乐的源泉。想要过得幸福,必须建设健康的心灵。
2.从自利到利他
综上所述,导师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心灵创造幸福的原理,从中说明,我们向往幸福。
首先要具备接纳一切顺逆境界的能力,这样才不会被外境所转,保持平和与从容。
其次要认识到带来幸福的诸多因素,时时耕耘福田,使福报可持续发展。
第三要提高认识,以积极正向的心态看待自己,看待世界。
第四要避免追逐欲望带来的过患,这是破坏幸福的大敌。
最后最重要的,则是看清心的不同层面,知道应该发展什么,舍弃什么,进而从自利到利他,从追求个人幸福,到给予众生幸福,这才是究竟、圆满的幸福。
通过本期法义的学习,我的感受和领悟是,一切修为的出发点,都是我们自己,从认识自己开始,过程中遵照佛法的正见不断的调整自己心态、行为,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从烦恼中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