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讲解《与自己和解:如何活得通透自如》。
一个拥有强大自尊心的人,他的格局也是大的,视角是开阔的,懂得“延时满足”,看到的是长远的利益、美好的远景,这样的人会做出负责任的选择,生活是有意义的。
但不是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能用开阔的眼光,去看待事情的真相。那么,当痛苦来了,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为了克服愤怒等负面情绪,我们先要了解愤怒,从精神层面更深层次的理解愤怒。
1.世界是不公平的吗
有时候,生活似乎就是不公平的。一个人可能做了所有该做的事,但似乎仍然没有好运;另一个人也许毫不费力地就取得一次又一次成功,好运挡都挡不住。
但宿命论是不正确的。因为运气并非不可改变或不可避免。如果一个人运气爆棚,突然继承了一笔巨大的财富,但他选择享乐,他的运气也会花光。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目标和为他量身定制的优势。但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会偏离他的目标和潜能。
如果一个有钱人肆意挥霍财富,沉溺于自我毁灭的恶习中,那么财富对他来说是一种诅咒,而不是福气。同样,拥有一个家庭是一种幸福,但如果我们一天到晚和家人吵架,那么有家庭反而是祸不是福。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被我们当作一种理所当然,长期处于一种欲求不满的状态,等待我们的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陷入失望和绝望之中。
灵魂的使命和所谓的运气会影响一些偶然事件,但获得幸福和保持情感健康是人的一种主动选择。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并不是平均分配给每个人的,但我们拥有的做出选择的力量,堪称一个强大的平衡器。
如果拒绝接受关于自己和生活的事实和真相,我们就会被迫扭曲周围的世界。因此,想要接受现实,就必须接受自己,而为了完全接受自己,我们需要与过去休战讲和,为未来做好打算。
2.与过去和解
接受现实,首先是自我接纳。
现在不管干啥,都喜欢卖人设,特别是艺人。虽然处处小心维护,却时不时会有人设翻车现场。这说明什么?说明真相是不会被“现实”冒犯或颠覆的。你以为你的自我形象需要小心保护,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完全接受自己,就无须投射一个自我形象。我们没有什么可保护的,也没有什么可隐瞒的,我们将变得更加真实。
荣格说,我们不喜欢的自己个性中的每一点,都会对我们充满敌意。
想要变得勇敢,就意味着我们必须面对自己,因为我们真正害怕的是发现自我。当面对一个自己完全承认的事实时,我们并不会轻易受到冒犯,也不会被彻头彻尾的谎言困扰。只有面对一个自己拒绝承认的事实时,我们才会变得敏感或不自然。彻底的自我接纳,我们就不会把别人的行为指向自身的某一缺陷。
如果我们完全接受自己人生中的某一方面,你就不会再逃避它了。你不在乎谁会知道这一点,谁又会发现这一点,就无须投射一个自我形象。当你不再躲避你自己时,你的虚假身份就会消失,因为它没有存在的意义,这时你也不恐惧了,不生气了,自由了。
其次,接受不等于认可。
接受不意味着不采取任何行动,放任自己做一个受害者。相反,接受是成长之路。如果想从A点来到B点,那么你首先要承认现在你在A点。如果选择逃避,那么你永远无法前行。
接受不是肯定以前的自己是对的,而是让自己放下对已有事实的焦虑与不安,只有内心恢复安宁从容,才能真正开始改变。
荣格说:“所有让我们对他人感到不快的事物,都能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
心理学上有一个“镜像效应”。我们会注意到别人身上的一些让我们感到厌烦的性格特征,是因为这些特征其实在我们自己身上存在。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只有当我们还没有接受自己的这个缺点时,我们才会变得情绪化。
人生的质量取决于我们选择的质量,但这还不够,还要懂得堵住能量泄漏。
当你在某一阶段遭受了创伤、不幸,我们可以用广阔的视角,把创伤放在一个有意义的大背景下去看待和剖析,从而缓解、消除伤害。然而,如果是在幼年时期就遭受到了非同一般的创伤,我们就很难摆脱它。要想放下过去,继续美好的生活,只有勇敢地面对自己。
3.重新定义过去
有一句话说得很戳心:人生真正的悲剧不是找不到出路,而是压根儿就不在乎是否有出路。当我们试图避开生活中的痛苦时,我们对生活本身的感觉会变得麻木。
无论在哪种情况下,无论面临哪一种恐惧,当我们了解到可以选择愤怒后,就有可能试着用愤怒去堵上那个自尊心的缺口。
如果在童年时期遭受到了创伤,我们会抱怨、指责原生家庭,指责那些欺负过我们的人。
而这时再去追究他们的责任,并不能推动你成长,也不会让你过得更快乐,只有从现在开始主动承担责任,才能改变局面。
事实上,摆在你面前的,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继续生气,要么立刻放下一切。很显然,放下一切,主动承担责任,才是理性选择。往后余生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能过什么样的生活,是你的选择所决定的。
其实,生活的质量与我们愿意承担多少责任成正比。负责任地生活,也就意味着你在最大限度地控制自我。你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有话语权,你都做出了选择。
一旦我们开始接受真实的自己,接受事实真相,“自我”就不能再凌驾于我们之上。
虽然由于视角有限,我们未必能理解万事万物的缘由和因果。可一旦愿意接受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再一味儿钻牛角尖。如果能够接受甚至拥抱未知的一切,即使无法彻底了解那一个个为什么,只要知道这一切是灵魂的引导,我们就能得到自由和解脱,迎接新生。
是时候重新定义过去了。通过重新定义过去,把过去放到一个与先前不同的环境中,我们就能自动地改变过去生活的意义。转换一下视角,我们就能通过重新定义过去的方式消除对过去的陈旧认知,并改变我们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方式。
视角的改变会导致我们的态度、感受和想法出现回溯性的变化。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者快要去世了,临终前,他要求吃一次鱼头。他的妻子很不理解,“你不是不喜欢吃鱼头吗?”老者告诉自己的妻子:“不,我喜欢吃鱼头,因为你喜欢吃,所以我改吃鱼尾了。”当他的妻子听到这句话,终于明白这个木讷的男人一直是爱她的。这一刻,她觉得自己的一生都是快乐的、幸福的。以前男人的木讷,不善言辞等让她讨厌的东西,并没有从她的记忆中消失,但这些记忆已经变了味。以前的生活也许清贫、困难,但以后再有人问她这一生过得怎么样,她会说“过得很幸福”。尽管所有人物和事件没有变,但我们已经能够想象,“现在”对之前发生的事情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
这提示我们,当我们赋予某一事件的意义时,很可能并不是真实的,我们在不良关系或过去创伤的基础上,形成的那种自我感觉或许并不准确。不必因为别人讨厌我们就讨厌自己;不必因为别人伤害我们就伤害自己;别人不爱我们,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值得被爱。
研究表明,原谅伤害过我们的人时,我们的各种人际关系似乎都能从中受益。如果我们由于某段恶化的关系而愤愤不平,那么我们与其他人的关系也会受到影响。不能忘记过去那些痛苦经历,因为要从中得到教训并避免重蹈覆辙,这是人类的一种能力。如果你反复回想那些你拒绝释怀的事情,大脑会构筑特定的神经通路来提醒你潜在的威胁,只有在你处理好这些负面情绪后,这些神经通路才会失效。你越是反复去想这些错误,不断刺激这些错误,这些神经通路就会越发达。因此,你就成为一个看谁都不顺眼,老是愤愤不平,内心充满怨恨的人。宽恕,是解决的最好办法。
宽恕能减轻焦虑、压力,减少敌意,减少抑郁。宽恕可以让我们放下过去,继续美好的生活。宽恕并不意味着否认对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忘记这件事曾经发生过,或不再追究对方的责任,仅仅意味着,我们不会再让这个人破坏我们的潜能,再来伤害我们。从根本上说,宽恕别人,就是使自己逃离“受害者”这个可悲的角色。
大多数人心里的怒气,来源于我们不愿意处理别人对我们做过的事情,或者不愿意面对我们自己做过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们不愿意面对痛苦。除非我们采取负责任的行动,或者纠正我们的错误,否则,我们的自尊心会不断地丢失。
首先要原谅自己。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当你生气时,更容易撞到东西或把东西打翻?你其实是在通过这样的行为,无意识地报复自己,因为你做出了让自己后悔的决定。内疚,是一种消极的力量,它会压垮我们,让我们无意识地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事情。
承担责任不是为了变得完美。当我们发现自己犯错时,应该主动承担责任,并想办法改正错误。后悔和羞耻于事无补,除非它能激发你采取行动,将遗憾和后悔的感觉转化成行动,从而将一些消极负面的情绪,转变成积极正面的情绪。当我们摆脱“自我”的束缚,以充满爱、同情和耐心的目光看待自己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糟糕。我们的痛苦来自别人,也来自于自己的所作所为。我们受到了别人的伤害,我们也给自己造成了伤害。
思考过生死问题的人,大多会变得更慷慨,更愿意宽恕别人。余生有限,宽恕别人,接纳自己,化解内心的怒气,以更平和的心态过好自己的生活。
好了,这一节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在这一节里,我们讲到了接纳和宽恕。你会跟你伤害过的人真诚道歉吗?你会原谅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我们下一节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