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有一种感觉,在如今这样一个自媒体时代,信息爆炸的时代,短视频铺天盖地、应接不暇的时代,信息茧房极其厚重的时代,我们失去了自己的主动权,被数字的洪流裹挟着往前走。我们每天可以获得海量的信息,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摄取知识,但是它们真的转化成我们自己的知识了吗?还是说良莠不齐的,都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似掌握着主动权,实则只是被算法和大数据推送着自己想看的内容,只能不知不觉间认可这种推送,慢慢自己的认知也成为它们的一部分。
细思极恐啊!
那该怎么办呢?
有人说是要改掉短视频成瘾,要学会“信息节食”,多进行一些延迟满足的活动等。这些当然是有用的,是很重要的,但是我觉得还没有说到根本上。这一矛盾的根本所在,是我们被淹没在数字洪流之中,丧失了表达乃至于思考的主动权。那么解决方法自然就是找回自己的主动权啊!
说得轻巧,可是主动权该如何去找回呢?
我很喜欢B站上一个UP主说的培养一个输出型爱好的观点:“之前我沉浸在看书观影听音乐等输入型爱好之中。虽然它们为我带来了短暂的愉悦和感悟,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体验往往如过眼云烟,难以留下深刻的痕迹。输入型爱好虽然门槛低,但是往往只能够满足短暂的娱乐需求。相比之下,输出型爱好,比如写作、影评、书评、学乐器、拍摄、运动等,需要更高的门槛和投入,但它们能让我将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转化为具体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可以在网络上与朋友分享,获得直接的互动与反馈,更能够成为我生活中的宝贵财富,不断激励着我坚持下去。最近我迷上了徒步这项输出型爱好。起初我只是一个新手,走不了多远就会感到疲惫。但为了能够走得更远,看到更美的风景,我开始专注于臀腿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徒步能力逐渐提高,甚至开始尝试重装徒步。我将自己的徒步经历和攻略分享到网上,没想到得到了许多网友的喜爱和认可。这种成就感让我更加热爱徒步,也让我感受到爱好所带来的源源不断的能量。同事们都说我现在变得更有生命力了。但我也发现自己对恋爱的渴望减少了,这可能是因为我已经从爱好中获得了足够的情绪价值,不再需要依赖恋爱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因此我想告诉大家,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不妨尝试培养一个输出型的爱好。它不仅能够让你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找到乐趣和成就感,更能够让你在爱好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所以说我们有必要先行自己输出,在不断输出的过程之中掌握自己的主动权。
高考后的暑假里,我第一次尝试在简书日更文。不论写什么内容,写什么题材,以及怎样去写,都要每天坚持。开始的时候兴致勃勃,斗志满满,每天能写他个500到800字,但是一两个月之后写的少了,每天还能写一两百字。到了冬天竟然直接放弃。
为什么放弃了?是我缺乏意志力吗?想了想不是的,其实是我目标不明确,所以动力不持久。当时只是想,好的文笔是一个文科生安身立命的硬技能,而这正是我比较有兴趣的领域,所以只想着从细小的写作积累开始,一点点提升。
这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思想现在看来的确是很可贵的,但是一旦走出了“小练笔”的新手村,有没有具体的好处激励我走下去?
经过一个忙碌而迷茫的大一学年,迎来暑假的休息,我冥冥之中又把简书下载了回来,看来自己“笔心不死”。而这次,我有了不同的出发点。
总是想尝试着写出一些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文学评论也好,歌评、影评也好,小说和散文也好,重要的是得是真正的“作品”,而不是漫无目的,唯坚持可贵的“每日练笔”。固然,自己现在不论是生活阅历、思想广度或是表达能力都是菜鸟级,但正是因为“菜鸟”,才要把目标订的明确,在写作的过程中日益精进。
重拾简书,重拾写东西吧!无论如何,先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把自己内心所想向外输出。惟其这样,我才能真切地、有效地和时代的各种观点好好相处,并且沟通、融汇,慢慢在信息
的洪流之中获得自己一席之地。
2024年仲夏,共勉。